现场检查和严审核的双重威力下,今年IPO企业打“退堂鼓”的数量大大增加。2021年前5个月的IPO终止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截至2021年5月31日,IPO终止企业合计为124家,远远超过2020年全年终止IPO企业,2020年全年合计仅有82家终止审核。

在这124家终止企业中,创业板终止企业为64家,占比51.61%,其中审核不通过4家;科创板终止企业为45家,占比36.29%,其中审核不通过3家;主板终止企业15家,占比12.10%,其审核不通过3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创业板IPO终止企业情况

2021年,截至5月31日,创业板IPO终止企业为64家,是终止IPO的“重灾区”。

1、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

其中广东地区终止企业数最多,有15家;

江苏地区终止企业数紧随其后,有14家;

北京、浙江地区排在第三位,各有6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2、从证监会行业来看
专用设备制造业终止企业数最多,有8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紧随其后,有7家;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列第三,各有6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科创板IPO终止企业情况

2021年,截至5月31日,科创板IPO终止企业为45家。
1、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
其中广东终止企业数量最多,有9家;
上海终止企业数量排在第二位,有7家;
江苏、浙江并列第三,各有6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2、从证监会行业来看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终止企业数最多,有9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并列第二,各有6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主板IPO终止企业情况

2021年,截至5月31日,主板IPO终止企业15家。

1、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

江苏、上海终止企业数量最多,各有3家;

大连、广东终止数量并列第二位,各有2家。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2、从证监会行业来看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各有2家终止;
其他11个行业各有1家终止企业。
数据来源:大象研究院

注册制下终止更多,什么原因

据大象君统计,2021年以来124家终止企业中,有111家均为主动撤材料终止IPO。
IPO撤回率高企的现象有着多方面原因,比如赶着申报、项目执业质量存在瑕疵;审核时长用尽终止;现场检查压力大;近年来监管层对违规中介机构及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大等。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主动撤回材料,终止IPO进程,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盈利问题,经营状况异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二是报表项目异常变动,不能合理说明原因;三是诚信、诉讼等问题,包括虚调利润、诉讼缠身等问题,这些是企业抹不去的“黑历史”,监管加强后,终止撤回的企业中,不少被诟病存在诚信问题。四是仓促申报,很多尽调工作做的不够充分,一旦被现场检查,很容易被监管发现问题而导致处罚,因此很多企业主动撤回材料;五是财务状况、会计核算规范性存疑;六是合规性问题未解决,影响发行条件;七是未能回复审核中提出的问题;八是未及时更新申报材料,导致财务资料过期三个月自动终止。其他因素如会计政策调整是否合规,成长性是否充足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所在。

可以发现,IPO注册制比核准制终止的企业更多,今年截至5月31日,科创板及创业板终止企业占全部终止IPO的88%。

主要原因可能是注册制下企业IPO申报踊跃,但一些公司的质量和申报材料经不起考验,及时撤回是明智之举,否则可能遭处罚。

现在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交易所都要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证监会注册环节对交易所审核质量及发行条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进行把关并监督。从实践情况看,这些安排行之有效,也很有必要。

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监管层态度十分明确,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监管机构在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方面动作频频,不断提升监管工作成效。
文章来源:大象IPO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

分类: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