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由上海国际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国方母基金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方管理公司”)负责运营,上海首家以“母基金”命名的私募基金——500亿元的国方母基金一经问世,便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仅标志着上海国资改革最新进展和方向——持续推进管资本模式,更体现出金融资本脱虚向实,引导区域产业和经济的构建与发展。

“国方母基金是我们基金的3.0版本,未来我们将构建一个”产业的生态链+资本生态圈”,构建一个产融结合的平台,用金融资本支持创新和产业发展。”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顾建忠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上海市的金融国资运营平台,上海国际集团一直致力于管资本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通过对金融资产的运营,支持国家战略在上海的落地和发展,培育、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国方母基金正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未来的上海国际集团,不仅是一个基金,还可以扮演中介机构、交易做市商等更多的角色,最终通过市场化的运营、专业化的团队、前瞻性的做法,构建一个强大、高效的信息流场和风控体系,通过服务将产业上下游串联起来,从而实现超越投资的价值。”顾建忠如此畅想上海国际集团的4.0版本。

三只产品各具特色

预计管理规模将超过500亿元的国方母基金将开启全新的基金模式,打造平台母基金、全市场母基金、份额转让母基金三大类母基金产品。

据介绍,平台母基金主要投资于上海国际集团及其他国方管理公司股东实际控制的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一期规模50亿元。平台母基金将以不超过30%的投资额与子基金共同投资其已投的优质项目,提升整体回报水平。

全市场母基金计划一期金额50亿元,总额300亿元,投资于最优秀的私募股权基金产品,以进一步拓宽母基金平台的投资视野和项目网络,同时也将部分资金投资于子基金已投优质项目。

最值得关注的是份额转让母基金,预计规模100亿元,将投资于已成立的基金投资人持有的存量基金份额。“在基金投资和退出过程中,部分投资人会因期限和资金安排等触发转让基金份额的需求,届时份额转让母基金就可以进行股份的收购和卖出。”顾建忠介绍说,收购这样已经完成的项目,不仅可有效避开“盲池风险”,获得比一般基金合伙人更高的投资回报,更重要的是,还为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基金实现平稳运营,最终实现母基金类“做市商”的功能。

顾建忠告诉记者,所有母基金将由国方管理公司的专业团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目前一期的资金募集基本上完成,除了基石投资人,已经与上海农商银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上海银行、建工投资、市北集团、二三四五(002195,股吧)网络科技公司等产业或金融机构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预计下半年将完成募集封闭。”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

“作为上海市的金融国资运营平台,上海国际集团一直致力于管资本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通过对金融资产的运营,支持国家战略在上海的落地和发展,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顾建忠表示。

事实上,作为上海市的国资运营平台之一,上海国际集团承担了金融国资运营重任,在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资料显示,上海国际集团的产业基金业务发展经历了1.0版本和2.0版本两个阶段:从2009年起,上海国际集团陆续发起设立了金浦、国和、赛领等产业基金,时为“大而全”的1.0阶段;从2015年起,上海国际基金进入母子公司架构的2.0阶段,产业基金板块逐渐形成了以金浦、国和、赛领为核心的产业基金群,合计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出台后,我们一直在思索两个问题:一是上海国际集团该怎么做?二是如何脱虚向实?”顾建忠回顾国方母基金出台的缘起。“从我们自身来说,七年之痒了,就算再从几百亿增长到上千亿,没有质的飞跃,也无法产生颠覆性的价值。站在国资改革的角度,金融资本脱虚向实,需要我们创造更好的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推出了我们基金的3.0版本——国方母基金。”

在3.0版本阶段,上海国际集团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60条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的重要精神,推进管资本模式的创新实践,通过国方母基金平台,打造集团产业基金群,实现基金群运作能级的全面提升,并逐步形成上海国际集团的产业基金群生态圈。

接下来,上海国际集团还将主导出台一系列基金。顾建忠透露,基于支持国企改革、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集团将主导推出首期62.5亿元(总额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主要投资科创中心聚焦的产业、企业。该基金或于8月份推出。据了解,科创中心建设已规划出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主要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接下来,上海国际集团还将设立3只专注并购的母基金,合计100亿元,其中2只分别专注国内并购和国外并购的基金将于三季度落地,第3只跨国并购基金最快年底落地。

混合资本各有优势

据介绍,国方母基金的基石投资人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沙钢集团、万向控股、均瑶集团等,合计出资比例不低于75亿元(其中上海国际集团出资50亿元)。其他投资人也多为大型企业、银行、保险等产业或金融机构。

“我们选择民营企业作为LP,是希望形成混合多元的机制。”顾建忠表示,相对于国有资本,撬动民营资本更难,也更能体现出公司和基金自身的价值和地位。

“民营资本给我们的真金白银都是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的,他们更看重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就对我们(国资)有更多的制衡和监管。有像牛虻一样的资本,对上海国际集团的基金运作是好事情。”顾建忠认为,民营资本的高效要求,加上国资的稳健经营,对于上海国际集团的投资是有促进作用的。

当然,对于民营资本,上海国际集团还是有高要求的,“标准就是:排名前列的产业资本,旗下有上市平台,有资本运作经验,无违法违规与重大负面影响。”

资本“入实”,上海国际集团的着眼点就是产业。在顾建忠看来,跟产业资本合作,更有利于基金的投融资与产业的协同,达到资本脱虚向实的效果。“基金+产业资本+上市平台,通过我们的服务可把上下游串联起来,帮助投资标的找到资金、证券化通道,帮助上市公司找到标的和新业务,从而让资本助力产业发展,达到超越投资的价值。”

在顾建忠看来,现行的并购重组政策并不会对其业务带来障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国际集团自身更强大,也就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容易把项目做成。另外,随着参与资本的减少,国外资产价格也将回落到合理范围,更利于我们的并购业务。”顾建忠表示,上海国际集团对外并购的初衷和目的是提升国内制造业和先进技术水平,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

上海国际集团4.0版

“我们最终想做的是形成一个”产业生态链+资本生态圈”,也就是我们的4.0版本。”顾建忠称,上海国际集团一直在探索其作为国有资本,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走到今天的3.0版本,上海国际集团依然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

何为“产业生态链+资本生态圈”?顾建忠解释说,在上海国际集团的业务版图中,会涉及投资人(LP)、标的公司、上市公司,而在项目退出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又会涉及券商等中介机构,这些都可以通过资本的纽带结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减少中间环节,拓展各种业务的外延,从而获得更大的边际效益。

“未来的上海国际集团,不仅是一个基金,还可以扮演中介机构、交易做市商等更多的角色。最终,我们期望通过市场化的运营、专业化的团队、前瞻性的做法,建立一个强大的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一个强大、高效的信息流和风控体系,通过服务将产业上下游串联起来,从而实现超越投资的价值。”顾建忠如此描述业务蓝图。

“这也许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金融集团。”顾建忠强调,上海国际集团的持续努力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增值。“作为国资基金,我们的定位就是上海的国资运营平台,我们希望以自己的专业性,为国家、上海的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创新,为国家、上海的战略实现,做出我们作为国资应有的贡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