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高管对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提出批评,称这一行业“过度繁荣”:一方面资本市场过高的估值和更快的套利让企业家心态浮躁;另一方面,出资人和基金管理人还不够成熟。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呼吁,在中央银行推行稳健货币政策,试图减低杠杆率和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大家要做好做成熟投资人的心理准备,对未来资本市场有预期。”他在第三届“中以科技创新投资大会”上做出了这一表态。
针对行业过热,张旭光说,“此前做个几十亿的基金已经是很大规模,是个大PE,但今天几个亿、几十亿都不觉得大,要做几百亿、上千亿的基金(才算大)。”
张旭光认为,出现这一市场状况的背景在于,第一,中国成熟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被投对象越来越多;第二,市场流动性充裕;第三,中国资本市场通常给予被投企业较高的估值,这刺激了市场的繁荣。
这家总资产超过14万亿人民币、全球最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副行长说,大量创新企业和企业家开始创业,但较此前过高的估值和更快的套利让企业家心态浮躁。此外,林呼吁出资人和基金管理人要更加成熟,“并不是有钱就能管好基金,投好项目。”
此前,国开行旗下“国开金融”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家被允许从事股权投资的银行背景机构,从2009年开始从事母基金及股权投资业务。在2016年十家银行的投贷联动试点开展之前,处于风险隔离的考虑,中国商业银行不被允许进行股权投资。
这家管理有600亿元基金的股权投资机构一方面作为出资人,投资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另一方面也投资包括阿里巴巴和顺丰在内的大型企业项目。这些投资使得这家体量庞大的基金“年化回报超过20%”,张旭光透露。
尽管股权投资行业已经过热,国开行依然承诺提供资金支持。张旭光承诺,在中国‘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将为科技创新行业提供不低于1500亿美元贷款,以支持中国产业升级。
张旭光说,“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贯穿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始终。”案例之一是华为,“上世纪末,当华为还只是深圳一个小企业时,国开行就开始关注并给予融资支持:2005年开发银行提供了150亿美元的授信,支持华为‘走出去’。”
更此前,国开行在1990年代支持了中国各地高新区的股权投资机构,为其提供长期融资支持。通常,国开行更多给人以偏好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印象:它为国内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坝、铁路及公路的建设等提供了资金。
2016年,国家开发银行的定位从政策性银行转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依托国家信用,执行国家战略,并实现商业的可持续性。国开行的主要股东是财政部及人民银行,后者在2016年向国开行注资480亿美元。这一基于国家信用的定位使得国开行能够获得准主权风险级别的评级及债权融资。
文章来源:腾讯财经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