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在最新财年又一次取得不俗的投资业绩。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财年中,淡马锡投资总回报率为12%,连续两年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而其10年期与20年期的股东回报率分别为5%和7%,1974年至今复合年化股东总回报率为15%。

除了投资收益,市场对淡马锡年报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新增投资与减持退出。2018财年里,淡马锡投资额为290亿新元,减持额(注:年报中称之为脱售额)为160亿,其中,近一半的新增投资集中在科技、生命科学、综合农业、非银金融服务和消费行业。这些行业目前占总体投资组合的26%,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仅为5%。

聚焦中国市场,淡马锡去年减持工行、增持腾讯的背后,折射出其投资中国的逻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淡马锡全球投资组合战略与风险组联席总裁、中国区总裁吴亦兵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淡马锡投资中国的两大主题在于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而对于减持工行,其表示“不代表任何特别意义,是投资组合不断调整的结果”,事实上,淡马锡仍然是建行和工行最大的外资股东,银行业仍是其在中国投资最大的行业。

不过,在一系列投资与减持的操作中,淡马锡投资中国的轨迹也逐渐明晰,追逐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淡马锡投资比重亦从传统行业向新经济逐渐转移,这个过程中,淡马锡亦在寻找引爆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互联网行业”。

调整仓位

“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科技企业继续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淡马锡在年报中如此表述道。回顾过去一年其在中国的投资,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径。淡马锡在2018财年的投资包括腾讯、蚂蚁金服、美的集团、药明康德、明码生物科技等。

吴亦兵表示无法评价上述个股的投资逻辑,但是他强调,淡马锡看好的中国投资主题有两个,一是创新主导的行业,另一个则是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即新一轮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会催生新的消费方式,腾讯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淡马锡在整个行业的投资非常多。再者,这两个主题交融之下,比如非银金融服务、保险、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也是淡马锡投资中国的方向。

过去十六年,淡马锡遵循的四大投资主题是转型中的经济体、增长中的中产阶级、显著的比较优势和新兴的龙头企业。在吴亦兵看来,中国BAT这类企业正是这四个趋势的集中体现,它既代表了中产阶级,从需求端看,能迅速扩展到十亿的互联网用户,用户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加;供给端而言,中国出现自己的新兴龙头企业,在行业里有比较优势,加上庞大的本土市场,这些新兴龙头科技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对比之下,淡马锡则对传统银行进行了减持。淡马锡在2018财年出售的资产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目前,淡马锡持有的中国金融服务投资组合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等。而在去年的年报中,淡马锡同样减持了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

本财年的出售是否意味着淡马锡不看好中国的银行股与保险股?对此,吴亦兵回应:“这完全不是!淡马锡不是一个资产管理机构,我们投的是自己的钱,所以没有减持,就没有资金投资。”

吴亦兵进一步解释道,“淡马锡能够长期保持好的投资回报率,我们希望能够做到逆周期的操作。以银行为例,2014、2015年是全球对中国银行最不看好的时候,我们那时候大举增持了银行股。再往前看,2008年,我们对工行持股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外资行大举撤退的时候。但作为长期投资者,淡马锡不能只增持不减持,去年总体银行市值大幅上升,出于平衡资产负债表的考量,淡马锡在这个行业中的总投资减持了,我们的减持是正常的操作,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我们也不时调整自己的仓位。”

同样,对于保险股,淡马锡表示一直看好,总体对于保险股仍在增持,对于个股的增减持操作不代表对总体行业的看法。

投资明天——生命科学

在淡马锡年报的扉页,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往昔已去,无法改变;今朝时光,转瞬即逝;唯有明天,可随心塑造。”那么,淡马锡是如何投资明天呢?

“我们几年前就在找下一个互联网领域是什么?我们比较确定的是三个,都是万亿级的市场。第一,人工智能,实际上它就是下一代的互联网,会带来B2B的大爆发。第二,电动汽车,这可能是爆发最快但也是产品最单一的。第三,跑道最长、潜在需求最大的是生命科技。医疗是刚需,延长寿命是每个人到最后花最多钱的事情,只不过是现在还没有到这个时间点而已,总体人口还相对比较年轻,需要等到供给端和需求端相契合。”吴亦兵认为,这个爆发的时间点不会超过20年。

在生命科学领域,淡马锡2018财年投资了开发癌症细胞疗法的新加坡生物技术公司Tessa Therapeu-tics;美国数字医疗公司Pear Thera-peutics,这家公司开发治疗行为健康和其他疾病的软件;中国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药明康德,及其子公司明码生物科技,主营业务基因测序等。

数据来看,淡马锡在全球对生命科学和综合农业的投资从两年前的4%增长到今年的6%,“未来在整个行业投资肯定还是增长的。”淡马锡中国区执行总经理沈晔表示。对比之下,金融服务业依旧是淡马锡集中投资最大的行业领域,占总投资组合的26%,略高于上一财年的25%。

吴亦兵认为,从中长期而言,生命科学会成为引爆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我们对整个生命科学领域都很感兴趣,因为这个领域的机会很多,我们关注的是,国内有哪些领域会有比较大的需求,随着老龄化,有些疾病领域发病率其实相当高,包括癌症、心血管、代谢方面的疾病等,但从治疗手段上来看,还是差距比较大。整体来看,目前可能成长比较快的是新药研发。”沈晔表示。

吴亦兵则进一步补充道,“应该说我们既投平台,也投新药原研机构。换句话说,就是科研和开发。用大家最容易理解的电商举例,赋能平台就像淘宝、天猫,原研药就像天猫上的有知识产权的品牌。大量同质化的商品类似于我们说的仿制药,仿制药的壁垒很低,不符合我们的投资主题。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有自己护城河的。护城河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怎么来的呢?是团队和研发能力。另外,医疗器械和医疗大数据,也是一个很大的热点。”

淡马锡之所以看好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也在于中国在前沿领域的创新三要素——资本、市场和人才都已经具备。中国是最大的PE市场,资金不断流入中国;中国十三亿人口,很多疾病的治疗率却非常低,因此医疗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生物医疗留学人才已经积攒了很多原始技术。

事实上,生物药的崛起也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新机遇。吴亦兵对记者表示,原来的化学药最大的特点是需要有很大的分子库,并且研发过程漫长。而生物药更多是单个设计的,基于生物学就能够很好地把它变成临床的药物,中间的桥梁就是类似药明康德这样的CRO企业。“如果没有CRO,大家首先在实验室研发新药,然后自己成立一个公司,雇上几十个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CRO提供一个平台,你只要设计这个东西,细胞库是现成的,在实验室就可以用工业化手段帮你完成,大大缩短了原研药的流程。类似药明康德这样的企业,中国在报批中的有几十个,并且已经在寻求新的靶点技术。也就是说,中国弯道超车的速度是极快的。”

储存弹药,谨慎投资

虽然淡马锡对于投资中国的方向明晰,中长期依旧看好中国市场的表现,但是短期而言,淡马锡会保持“谨慎的态度”。

的确,中美贸易战、金融去杠杆、股市流动性危机、债券违约频发,国际国内风险因素不断增加,这也给投资者投资中国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面对中国A股这一轮的深度调整,吴亦兵将其归因为“过度反应”。

“中国的A股市场一直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驱动,这也是A股的一个顽疾。这一轮的波动,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流动性,二是贸易战带来的情绪波动。投资者并不确定这两者会带来多大影响,最为稳妥的做法就是避险。而从监管角度来看,去杠杆是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去杠杆之下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也有在出台相应的政策应对,比如降准。长远来看,它会使中国的资本市场更加健康。而贸易战的短期影响被夸大了,所以造成了情绪波动,而事实上,从公司盈利增长,GDP增长来看,数据都是比较健康的,杠杆率也在降低。”
面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沈晔坦言:“我们可能会在短期内适度放缓投资的进度,长期而言,我们对中国还是非常乐观,中长期来看的话,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大经济体之一。而这个中长期至少是未来三五年以上。”

不过,这样的波动,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大家对于宏观经济,尤其是全球宏观经济的前瞻偏悲观。在美股高估值的状态下,吴亦兵表示:“淡马锡会‘更加谨慎投资,更加节省子弹’。连续11年,淡马锡都是净现金状态,我们要保存更多的‘弹药’。”

展望下一财年,在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短期市场风险增加的大背景下,淡马锡在年报中直言,“将采取更加谨慎的投资策略,但会继续寻求值得投资的机会。”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