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的话:以往“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拯救派的日本靠空想“奥特曼”的驰援,逃跑派的美国主张抽签拿“船票”。。。所幸在这个春节档期,我们中国人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末日选择,即带着千疮百孔的“小破球”一起流浪。当然了,厂长今天并不是来充当中国科幻的自来水,也不是要批斗剧情上的BUG,毕竟作为一个投资者,厂长今天还是想和大家谈一谈流浪地球背后真正的发动机——影视投资的生意经。
一个“小破球”带动的票房行情
话说今年春节假期的电影市场,可是有着“最强春节档”的噱头。
纵观今年8部密集轰炸的春节电影,不但在数量上为三年来最多,“质量”上更是不乏大IP、知名导演、天王巨星和流量担当的烘托……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0点,春节档总票房已接近58亿!而在此之中,之前被认为“题材不契合节日气氛”,“观影门槛较高”,排片量也不甚理想的《流浪地球》居然后来居上,已率先冲破20亿大关,预计最终票房能突破40亿元。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光是和“小破球”相关的上市公司,就在猪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迎来了开门红。
先说流浪地球背后最大的“发动机”——北京文化,直接大单封停。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文化近年来“相马”功夫绝佳,之前其参与投资的《战狼2》、《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全都成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作。
中国电影,开盘也是直接破五然后又迅速回落,最终收盘涨幅为2.74%:
上海电影就比较奇葩了,其公告称所投资的《流浪地球》还让它亏了200多万……今天股价算是高开低走,开盘暴力破五,但最终还是回落到3.89%:
“不识时务”的还有这么一家——文投控股,不但不邀功,还主动发公告规劝股民“降火”:
和上面两家情况类似,其股价在开盘还曾一度涨停,然后又急速回调,趋于理性:
虽说都是高开低走,但好歹“地球概念股”都收红了,反观原本拔得头筹的《疯狂的外星人》,其背后推手光线传媒,不但输了票房,更输了股价:
至于其他影视股的表现,总的来说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媒体所谓的“票房行情”只是《流浪地球》的一家独大,像投资星爷的新文化都遭遇到了股价闪崩——这就好比电影本身一样,一部爆品的光芒非但没能遮掩掉同行的缺点,反而因为期望落差而放大了。
除此之外,厂长还查了下各大热门电影的出品方,发现传统影视公司的“地位”也在逐渐收缩……而无论在收益权还是话语权上,反倒是内容方开始“把持朝政”了。
比如《疯狂的外星人》,其主出品方欢喜传媒搞的是股东导演合伙人制,知名导演及演员宁浩、黄渤、徐峥都是其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王宝强旗下公司“霍尔果斯乐开花”还为该电影作出了28亿元的保底发行,这使得欢喜传媒提前锁定了7个亿的收益……不过就目前的票房数据来看,这个被“地球”半路阻击的“外星人”才刚刚突破目标的一半,王宝强的这次对赌压力还是蛮大的。
再说到《飞驰人生》,其背后的主出品人亭东影业正是韩寒本人的公司;而“炒冷饭”的《新喜剧之王》也是周星驰自家的星辉海外所出品的。
投6000万赚3.2亿 吴京再成投资赢家
不过讲到话语权和收益权双收的内容方,还不得不提起这个深藏不露的“投资人”——吴京。
相比热衷割韭菜的赵薇、黄晓明之流,同是演员出身的吴京,不但演技到位,作品叫座,而且其搞投资的格局和眼光也更上一个档次。
像之前载入史册的《战狼2》,据说吴京个人就下了8000万血本,在“题材冷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卖房卖车,铁了心地要打造出一部中国式的硬汉电影……最终这部心血之作前无古人地破了50亿,也为吴京本人赚到了十多亿的回报。
相比之下,吴京这次“带资进组”《流浪地球》,也可以算作是史上最成功的“客串”了:
根据其在发布会上的自爆,吴京是在醉酒时被导演忽悠去客串的,然后串着串着发现投资人撤资去投吴秀波的情圣2了,剧组迫不得已要把宇宙线给砍了,结果看中导演科幻梦想的吴京就自掏腰包6000万“带资进组”,还一不小心把自己整成了主演……
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上的追求并不耽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吴京不但慧眼独具,还有狠得下心的魄力。
吴京的这出“无心插柳”也让其收获颇丰,他究竟赚了多少,厂长可以给大家大致地算一笔账。
首先,流浪地球是属于口碑带动票房逆转的典型,这种电影后劲十足,目前已经拿下20亿,整体看好40亿,甚至50亿也有得一拼,这里厂长就用最保守的30亿来计算。
在计算具体的分成之前,我们先扣掉5%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3%的特别营业税,然后还要去掉电影院和院线一半多的分成(这里厂长参照行业最大值58%来计入),那么30亿票房账面上还有10来亿,再扣掉投资成本2亿及各种税金、佣金、奖励,那么留给吴京和北京文化的还有8亿左右。而在这部分里,吴京的占比为40%,即3.2亿,所以保守估计,当初“被骗”6000万进组的吴京,这次至少能赚到3.2亿!
投资影视行业真的那么赚钱吗?
膜拜完了“投资人”吴京的神仙操作,厂长自己也在想,国内的影视行业可谓蒸蒸日上,“小破球”还只是开山之作,从“元年”到真正崛起,这势必还会有无数的佳作涌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能积极投资影视行业,学学吴京,分他个一杯羹呢?
正好在前段时间,厂长的星球里还有粉丝向我问起两家私募——正夫君泽和中孚财富的情况,据说它们的相关产品主要是投资影视行业的,业绩基准有10个点。
其实厂长对这两家私募公司也不甚了解,但既然是主攻影视行业的基金,那么投资逻辑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
投资影视行业主要靠什么赚钱?自然是票房收入啦!
关于这一点,第一部破亿的《英雄》是02年的作品,《泰囧》破十亿用了十年,但到《战狼2》破五十亿却只用了五年时间……这速率看似在暴涨,可这也意味着它在逐渐逼近边际效益的极限。
厂长就拿热闹非凡的今年来说事。
上面我也写到过,今年春节档看似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实只是《流浪地球》的一枝独秀,其他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并不过关。
实际上,虽然票房总量略高于往年,但所谓的最强春节档也就牛了一天,从大年初一以后,就再没出现过单日票房过10亿元的情况。而且由于“制作水准的普遍提高”,今年春节期间的电影票价均价高达44.8元,同比涨幅达13%……要是考虑到这一点,那么今年的观影人数恐怕还下降了,这表面光鲜的“创纪录”根本就是虚高。
另外,除了高票价,盗版盛行也是谋杀影视行业的一大凶手。
流浪地球今年是火了,也火了一批“光速上线”的盗版平台:
最新的热门电影只要1块钱……如果忽略掉节操成本和其他细枝末节,那么在盗版的分流之下又会有多少的潜在观众流失掉了呢?
第二,即便我们撇开票房的水分和可持续性,可这还有个院线的分账问题。
这部分内容前面厂长算账时也提到过,院线电影在进行分账的时候,通常都要扣除5个点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个多点的特别营业税;扣完税后院线和电影院就拿走一半多(53%-58%),只剩40%不到的部分留给发行方和制片方瓜分。
说完了收入的分账模式,再来谈谈成本。
电影最大的成本是什么?呵呵,至少在我们国家,名为“明星”的资产泡沫要比房价都高。
比如去年的烂片《阿修罗》,算是群星荟萃了,成本高达7.5个亿,但是观众不买账,票房只有5000万就草草下线了,以至于还被人扣上了洗钱的帽子。
即便是口碑还算不错的好电影也未必能赚到钱。像当时票房有6个亿的《金陵十三钗》,光是男主“蝙蝠侠”的报价就要千万美元,最终亏损也高达56%……尤其演艺圈还是个相对高危的区域,那些高片酬群体里指不定还会冒出几个人设崩塌的“吴秀波”来。
而流浪地球为什么能赚,就是因为导演不太知名,没有天价明星,里面最大牌的吴京还是个自掏腰包倒贴钱的主……这么一来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导致这部电影的投资成本不但不高(宣传5亿,实际2亿),且制作质量还能得到保障。
所以总体来讲,收入虚高,扣掉税还有分账,以及非常不合理的片酬成本,国内的影视行业是很难赚到钱的。
这一点厂长也有数据为佐,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80%的国内电影都在亏钱,只有10%的电影算是赚到了钱,而影视投资的正回报率仅为10%-20%……这么看来,投资影视行业确实是个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没有吴京这样的运气和眼光,大家还是不要趟这摊浑水,毕竟人家又不是地球,犯不着我们抱着它一起死……
文章来源:厂长-私募工厂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