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30日,两个交易日,德国大众汽车的股价连续飙升,涨幅分别高达147%和82%,从200欧元起步最高价超过1000欧元。其市值一度高达3700亿美元,赶超埃克森美孚,跃居全球市值最大上市公司。
大众股价的暴涨源自其目前的大股东保时捷的一则意外信息披露,该公司此前已持有大众42.6%的普通股。26日,保时捷出人意料地披露,公司又拥有了相当于大众31.5%股份的期权,有望最终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5%。由于此前机构和散户大量做空大众的股票,这一消息让空头们猝不及防,许多机构不得不高位买入平仓。
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保时捷的这场阴谋,或者说阳谋。
由于保时捷当时本身也是德国的上市公司,收购举动必须公告,所以当它在2005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公布要收购大众时,保时捷未来将会大举买入大众股票,自然也就尽人皆知了。正是这种尽人皆知,造成了一场针对大众股价的多空对决。保时捷当然是站在多方,而空方则是以欧洲各大对冲基金为主的秃鹰集群。但保时捷却在这场多空博弈中,巧妙地利用市场交易规则,狠狠地玩了空头一把,几乎将各大对冲基金一网打尽。以空头的立场来看,保时捷的整个手法的确很阴险。
如同保时捷要收购大众早就不是秘密一样,欧洲各大对冲基金为此而做空大众,那也是公开进行,毫不遮掩,因为几乎没人认为收购大众这事能够干成。收购之事一旦破局,大众股价必定下跌,做空的基金便可大发利市。可究竟为什么大家如此有志一同,认定了这收购就搞不成呢?这还得从德国的一部特殊的法律《大众法》(VolkswagenLaw)说起。
虽然德国大众跟保时捷一样,都是家族企业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但大众还有一个特殊之处:由于战争时期大众曾被政府征用,因而产生了官方股份。战后,为了防止本国汽车业被外国公司并购,德国政府于1960年专门为大众公司量身定制了一部《大众法》。
这部法律与德国的公司法有所不同,德国公司法规定,只要对一家公司持股达到75%,就算取得了该公司的控制权。但《大众法》却规定,持有大众公司股份在20%以下时,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投票权,当持股比例超过20%时,无论超过多少,其投票权最高也只限于20%。换句话说,要想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就必须持股80%以上。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呢?因为大众的官股比例刚好是20.1%,也就是说,只要官股不释出,就是所有的民股全归你一家,你也控制不了大众。
于是,《大众法》便成为保时捷收购大众的最大障碍,因为毫无官方会释出股份的迹象。那20.1%的官股现在由大众公司所在地——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实际上是归该州全体纳税人所有,从法律上讲,州政府只是代持股份,它无权决定能否释出,这种事必须提交州议会表决,弄不好还得启动公民投票程序。因而,市场上每个人都很清楚,谁也打不了官股的主意。这就是为什么自保时捷公开其收购意图之后,三年多来一直不被看好。
可令人奇怪的是,保时捷却在市场上照样买入大众股票,好像对那个官股障碍视而不见,这自然引来了众多对冲基金的反向操作,放空大众。据说,这是自1997年索罗斯组团攻击亚洲货币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国际秃鹰集结。
其实,保时捷对于《大众法》设置的这个障碍不可能视而不见,它采取了更为彻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向欧洲法庭起诉,指控《大众法》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经过了两年多的漫长诉讼,欧洲法庭最终支持了保时捷,于2007年正式判决《大众法》无效,大众公司将适用德国的公司法。这样的话,只要持股比例达到75%,就能控股大众公司,官股已然不再是障碍。这时大家才明白,保时捷如此坚定地做多,显然是打一开始就决定了要给官股来个釜底抽薪,而且还真给它“抽”成了。可接下来市场空头们的行为却令人感到奇怪了,他们不仅没有就此收手,反而继续加码做空大众。
空头们之所以会这么做,则是因为德国的另一部法律——《证交法》。该法规定,通过买入股票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超过30%之后,如再增持便属要约收购,必须公告。保时捷虽然通过打官司废了《大众法》,但却躲不过《证交法》,它恰恰符合了要约收购的条件。就在打赢官司的时候,保时捷对大众的持股已经是31%了,这意味着今后它每走一步都得摊在阳光下,处在空方的注视下。而对于空方来说,保时捷此时距离控股大众所要求的75%还路途遥远,空方还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静观其变、相机离场,他们心里非常有底:反正你在明处我在暗处,谁怕谁呀?
要知道,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股票来收购一家上市公司,那可是件特别复杂的事,过程中充满了变数,随时都可能功亏一篑。只要保时捷稍有闪失,就可能导致收购失败,空方赚大钱的机会不就来了吗?当然,如果市场认为保时捷会成功收购,大众股价就会快速上涨,空方也有被轧空的风险。但空方此时显然非常自信,他们觉得,比起自己被轧到,保时捷收购不成的风险可要大得多。
果不其然,当保时捷持有大众的仓位增加到42.6%之后,这个数字就再也不往上涨了。市场上便纷纷传言保时捷的收购行动碰到了障碍,于是,放空大众的融券筹码便开始大幅飙升,最高时融券比竟然是流通盘的13%,这在德国DAX30指标股中,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大众股价记入DAX指数)。由此可见,做空大众的各大对冲基金已经开始疯狂起来了,浑然不知灭顶之灾正向他们走来。
他们忽略了法兰克福市场还有一项特殊的交易规则,可以让人规避上述要约收购的法条。这项规则只存在于期权这种衍生品交易之中,而《证交法》的要约收购法条针对的是现股买卖,衍生品交易不受其约束,所以这项期权交易规则与《证交法》并不冲突。德国的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也像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股市一样,都有期权交易(即optionright,也叫选择权),它分为买权和卖权。就买权而言,买方有权在到期日按约定的价格买入股票,卖方则必须履约。所以,持有某只股票的买权,就等于持有了这只股票。
重点来了,法兰克福市场在这方面有一项极特殊的规定,即如果持有买权的一方是以全额现金的方式买入,没有使用融资,便可自行决定何时公布期权仓位,而不管其已经持有了该公司多少股份。保时捷正是利用了这项规则,将空方轧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保时捷在持有大众的股份比例达到42.6%之后,便不再买入现股,改为持有大众期权的买权,而且是全额用现金买入。根据上述交易规则,保时捷可以不公布这部分仓位,当然它也的确没公布。于是,空方便一直以为保时捷的大众仓位仍然只有42.6%,这距离控股所要求的75%还远着呢。
殊不知,保时捷早已悄悄锁定了31.5%的流通股买权,加上已经持有的42.6%现股,其实际仓位已达到了74.1%,加上那不能流通的20.1%的官股,此时市面上可交易的大众股票已经只剩5.8%了。而此时大众的空单总量已高达流通盘的13%(融券比),这相当于总股本的10.4%,也就是说,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已经少于融券总量,即便剩下的股票全部让空头们买走,他们也轧不平账户,因为还有4.6%的股票不知上哪去淘换呢。至此,轧空局面已完全成形,而空头们还蒙在鼓里。
这是一种极端状态的轧空。由于法兰克福市场不可以无券放空,一旦股价高于空方成本,而空方手中又无券追加,就只能回补空单、认赔离场。可是,如果能交易的股票少于空单总量,理论上股价便可以飙到无限高,因为空头下单之后,不像多头可以选择行权或不行权,空头只有履约交割的义务,一旦被轧,即使股价再高也要亏钱买股、全数缴回。所以,在类似法兰克福这样不能无券放空的市场,融券空头的风险可以是无限大的。
此时,那些放空大众的对冲基金就被置于这巨大的风险之中而不自知。保时捷巧妙地利用了期权交易的特殊规则,成功地把自己从明处转到了暗处,在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市面上可交易的大众股票还剩多少的情况下,它只需根据每天大众股票融券比数据的变化,就能知道轧空在哪一天形成。这时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保时捷手中,它可以任意选择出手的时机。
2008年10月23日,大众的融券比达到了最高峰13%,保时捷把出手的时机选在了三天后的10月26号,这天是星期天,股市不交易,谁也无法抢先采取动作。当保时捷的发言人对外公布持有大众的总仓位(包括买权仓位)时,估计所有参与“空众”的基金经理们都觉得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难过的一个周末,想必每个人都会彻夜难眠,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第二天开盘后会是怎样一种景象。
第二天一开盘,法兰克福市场便爆发史上最大的一波轧空行情,空头为了平仓,疯抢那剩余的5.8%的股票,即使是比当初融券时高几倍的价格也得忍痛回补。大众股价在两天内便从200欧元飙到1005欧元,“空众”的避险基金这次至少亏损几十亿。这种极端的轧空还差点导致整个市场停摆,最后还是法兰克福交易所出面,把保时捷和无法平仓的机构叫到一起协商,由保时捷主动释出5%的股票让空头平仓,大众股票的交易才得以恢复正常。
不过,股价还是得按那个时点的行情价算,也就是说:“给机会让你们平仓就不错了,出点儿血吧,各位!”
据说,好多年过六旬的老基金经理,是流着眼泪敲单回补认赔离场的,这是他们一生遭遇的最大败绩,估计从此再无翻身之可能。此事与麦道夫欺诈案,是这波金融危机中唯二的造成了基金经理自杀的事件,所以也引起了德国监管当局的调查。但保时捷毫无违规之处,亏损者们在美国的起诉,也被曼哈顿法官驳回,其实它只是合理利用了规则而已。
叙述到此,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所有参与放空大众的避险基金经理,无一例外全都忽略了那条要命的选择权交易规则呢?这倒也不能全怪那帮基金经理们,因为那条规则几乎从来没人用过。您想啊,能用上它的人,那口袋得有多深呐!更何况,从事选择权交易的,大部分都是机构,也就是玩儿对冲的这帮避险基金们,对于这类机构来说,仓位一般都很大,而且要尽可能地放大,哪有不使用融资的道理呢?所以这条规则常年无人启用,几乎形同虚设,逐渐被人淡忘。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不也正说明了保时捷的厉害吗?能把这尘封已久的规则挖掘出来并加以利用,那也是要有非凡的眼力的呀!
可即便如此,“空众”机构的集体疏忽仍然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有一个迹象其实早就在提醒他们,那就是保时捷曾向银行申请100多亿欧元的授信额度。保时捷作为上市公司,对于如此大笔的授信申请,必须发布公告,所以各大机构肯定都知晓此事。他们竟没有想想,一年净赚60多亿欧元的保时捷,自己都钱多得没处花,还贷这么多款干吗?
很显然,它唯一需要大笔现金的地方不就是并购吗?况且申请授信的时间就发生在欧盟法庭判定《大众法》无效之际,难道这意图还不够明显吗?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得到授信额度之后,保时捷持有大众的仓位便不再增加了,这不又令人怀疑吗?哪有贷来款子不用,天天趴在账上给人付利息的呢?如果那些重仓放空的基金经理们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再多打几个问号,去故纸堆里翻翻,看看还有什么什么与此相关的规则或法条被忽略了,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由此可见,空头被轧实在是“活该”啊!
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嗅到这种轧空的,哪怕是模糊的可能,手里买入VW的股票,以5倍计的收益将手到擒来。很显然,当公司和资金对立的时候,站在有优势者一边总是对个人投资者最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什么是轧空 (short squeeze)?
轧空又称扎空,也称为“垄断证券来源而形成压迫”,它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某一操纵集团,将证券市场流通股票吸纳集中,致使证券交易市场上的卖空者,除此集团之外,已经没有其他足够的来源补回股票,轧空集团乘机操纵证券价格的一种方式。
轧空形成一种空头倾轧空头的现象。比如,股市上的股票持有者一致认为当天股票将会大下跌,于是多数人却抢卖空头帽子卖出股票,然而当天股价并没有大幅度下跌,无法低价买进股票。股市结束前,做空头的只好竞相补进,从而出现收盘价大幅度上升的局面。
轧空操纵行为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证券市场,当时这种操纵行为危害性之严重程度,被认为已达到破坏美国开发的经济效应的地步。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国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却未对之加以明确的禁止,只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之有规定。依据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章,如果垄断证券价格的情形已经发生,而股票持有人所要求的股价确实是对不幸的空头的一种勒索时,交易所的董事会可以取消该种股票的上市,或对该类股票所有未解决的合同寻求双方都同一的价格,如果价格上无法达成合意,则董事会在听取双方意见后,可以决定依据当时之情形被认为是合理的价格以及交付时间。
轧空事件的影响 – 德国亿万富翁默克勒(Merckle)于2009年初自杀
1月5日,德国亿万富豪阿道夫.默克勒(Adolf Merckle)在位于斯图加特东南部的布劳博依伦小镇的家附近卧轨自杀身亡,终年74岁。
据其称:金融危机及其在最近几个星期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令默克商业帝国陷入困境。而阿道夫默克因默克商业帝国的垮台而”心碎”,在无法处理高筑的债台后,阿道夫默克选择了卧轨自杀。
目前,阿道夫默克的控股公司欠银行约50亿欧元(约67亿美元),持有海德堡水泥(HeidelbergCement AG) 和凤凰医药贸易(Phoenix Pharmahandel AG)股份。两个多月以来,阿道夫默克一直努力寻找解困之法,和债权人举行了数周的谈判,并向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30多家银行寻求紧急融资,但最终无力消除因债务螺旋式上升带来的威胁。
默克勒的商业帝国迅速陷入无法挽救的境地,主要是因为一项不恰当的放空。此前德国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个人资产为92亿美元)承认:因为做空大众汽车的普通股而失手,不得不在最高位1000欧元(大众汽车股价最高为1005.01欧元)附近回补空头,最终导致了高达十亿欧元的亏损。
从默克勒来说,他是当时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从家庭式的小医药品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具有120家公司组织的大型集团,投资领域遍及水泥、机械和药品行业,员工达10万人,公司营业额高达300亿欧元。他自身来说,也一直为外界称道。他此前的身价约94 亿美元,曾被《福布斯》杂志列为全球富豪榜的第94名,并被列为德国第五大富翁。此外,他也被认为是最谦逊的企业家之一,一直保持着骑自行车上班的习惯。
文章来源:狸财经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