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F即基金中的基金,是指投资标的是基金的产品,是基金公司旗下众多产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与股基、债基等仅投资于一两种资产的金融产品不同,FOF通过广泛化的投资可以实现多种资产的覆盖,最大化的降低头寸集中于某一类资产的系统性风险。

目前,我国FOF发展尚处于一个萌芽的探索阶段,规模在整个基金行业中占比较小。
按性质分类主要分为私募类FOF和公募类FOF两种。进一步根据发起机构,私募FOF又可以分为基金(子基金)专户FOF、券商集合FOF、私募基金FOF等。

1、私募基金FOF
与海外相比,我国私募基金FOF在2014年后才开始获得较好的发展。2014年以前,私募机构由于不能发行监管认可的私募产品,处于灰色地带,只能借助信托发行阳光私募基金,因此大部分采用的是TOT的形式。

2014年后,监管部门发布一系列文件对私募机构进行规范,给FOF的发展带来了政策红利。2月份,监管允许私募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承认了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6月,监管又下发《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股权、债券、期货、期权、基金份额以及投资合同规定的其他投资标的,首次将私募FOF纳入阳光私募的范围,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进行监管。

不过,虽然监管对私募基金及私募FOF开了绿灯,但也仅此而已,对于私募FOF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的规定与限制。比如说缺乏产品准入标准,采取登记备案制进行管理,在其他诸如基金管理人准入、信息披露、销售监管等方面也没有硬性的统一规定。同时监管也处于多头监管的境地,对于跨行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监管,监管机构权责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监管重复、较差和监管真空。

因此私募FOF虽然在2014年后出现了增长的小高峰,但绝对规模与业绩表现并不好。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资金业协会的数据,在已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中,FOF类目前有182只,占整个备案36743个产品的0.495%,成立时间均在2013年之后。业绩方面,虽然相对私募本身,FOF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是由于各种机制不完善,发展不成熟,目前我国私募FOF的整体收益分化比较明显,年化收益最高可超过50%,但跌幅超过20%的也很多,甚至有产品跌幅超过50%。

2、券商集合FOF
券商类FOF是我国FOF品种中出现最早的一种。
早在2005年,招商证券就发起了第一只私募性质的FOF招商基金宝,募资规模13.58亿元。
从归属上讲,券商类FOF属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一个分支,近些年总体发展呈现出规模占比始终较小,发展由盛转衰的特点。

在图表2中,我们能明显看出,券商FOF在2010年达到发展巅峰后开始由盛转衰,且在近年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集合计划资管增速远不及资产管理总规模增速,FOF类集合资管的重视程度更低。

在过去13年时间里,共有38家证券公司曾经发行过FOF集合资管,但是发行数量均寥寥无几,仅发行过一只的券商就有29家。同时,截至目前,共有10家因为清盘或者到期终止了FOF的运营。整个行业情况可谓惨不忍睹。

具有种种优势的FOF,为什么不能受到国内券商的青睐和重视呢?
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业绩表现相比其他资产没有优势。纵观48只有历史数据的FOF集合资管计划,简单平均年化收益率不足5%。相比风险较低的债券类产品,不足5%的年化收益率着实没有竞争力,更不用说其他产品。具体到产品内部结构,虽不乏业绩良好的产品,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3%以上,但总体来看,业绩平平。
业绩不佳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观察券商资管的持仓情况可以发现,除了2007年与2008年FOF资管计划投资基金比例达到了75%外,其他年份对基金的持仓一直保持在50%-60%的水平,股票的持仓占比排在第二,债券持仓最少,大宗商品和另类资产持仓几乎没有。

不难看出,由于处于发展初期,FOF资管计划在资产配置方面并没有掌握FOF的核心要义—风险对冲,依旧属于对于基础资产股债的组合,底层资产的关联程度比较高,并不能达到风险对冲的效果,进而并不能在风险配置的基础上获得优秀的绝对收益,FOF基金的收益好坏完全取决于股票市场的好坏,波动非常大。

而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够成熟,金融工具和另类资产种类不全。比如目前,我们只有不足10只的场内期权与商品基金,对冲基金方面更是刚刚起步。在金融市场的放开进程上,依旧没有完全放开,对于海外资产和全球市场的投资仍然存在诸多限制。

其次,我国的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期限较短,FOF的资金端始终缺乏长线基金,导致难以有效的展开大类资产配置。具体表现为集合资管产品净值出现下跌,FOF管理人容易受到投资方的各类压力,影响管理人的动态调仓和投后管理。

最后在监管方面,2010年银监会对于银信合作叫停导致银证合作需求增加,2012年发布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办法》提出适度扩大资管投资范围与资产运作方式,大幅扩宽了券商资管计划的投资范围,减少了投资的限制,直接导致了通道类为主的定向资管计划和资金池业务的迅猛发展,定向资管计划在券商资管中的占比一度达到了80%。

相比于低门槛技术含量偏低的通道业务而言, FOF所展现出来的高技术门槛、高管理难度及产品资产配置与投资者需求不匹配的特点导致了FOF集合资管的不被重视,并逐渐衰落。

3、公募FOF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全球FOF市场的主要部分就是公募FOF,FOF发展的标杆性国家——美国的FOF也是以公募FOF为主。

但我国对公募FOF的限制迟迟没有放开,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发行等规范条例。
随着国内近年来金融市场的放开,公募基金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6家,公募基金合计4887只,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2.64万亿元,为公募FOF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4年,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公募基金FOF的概念,正式确立了公募FOF的法律地位。两年后,中国证监会发布《基金中基金指引》,各大基金公司都争相设计FOF产品,希望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截止2017年7月,就已经共有44家基金公司申请了78只公募FOF产品,最终6只突围正式发售,分别是南方全天候策略、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泰达宏利全能优选、建信福泽安泰、华夏聚惠稳健目标、海富通聚优精选。

随后同年9月,养老金正式入市给FOF发展再次带来利好,市场上开始出现与其长期投资定位相匹配的优质长线资金。

纵观上述已发售的六只FOF,不难看出,都属于我国老牌基金公司的产品,在持仓方面,除海富通持股比例较高外,其他几只都选择了重仓货币基金,策略上相对保守。
在业绩方面,根据我们对Wind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第一批公募的业绩并不突出,在绝对收益方面全线飘绿,夏普指标也没有表现出较投资单一资产的基金更为显著的优势。

当然,半年周期对于一只基金来说太短,对于业绩的评判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观点来自: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 首席宏观研究员 李奇霖 ;联讯证券宏观组 钟林楠)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

分类: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