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SEC发布 《2017年Q4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2997家,资产管理规模12.54万亿美元(折合85.63万亿人民币)。相对地,作为全球私募规模第二大的中国,私募发展情况和特点和美国截然不同,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0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3854只,管理基金规模12.60万亿元,中国私募数量是美国私募的近8倍,但资管规模却不足美国的1/7。

这些数据为我们对比中美私募基金行业提供了可能性和有价值的参考,从中美私募基金的发展历史、类型特点、发展趋势的对比,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启示和展望。

一、中美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历史对比

美国私募历史悠久,经历4个重要发展时期

美国作为股权投资的起源地,最早的私募股权基金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美国现代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时期:

(1)萌芽阶段,1946-1981年为初PE时期,一些小型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接触从而使PE开始起步。

(2)成长阶段,1982-1993年,第一次经济萧条和繁荣的循环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的杠杆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高潮,典型案例是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兹纳贝斯克被KKR以250亿美元收购。

(3)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年,PE在第二次经济循环中得到洗涤。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4)复苏阶段,2003-2008,全球经济逐渐从之前的互联网泡沫中走出,私募企业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5)繁荣阶段,2011-至今,全球经济渐渐从次贷危机中复苏,杠杆收购达到空前规模。

中国私募方兴未艾,处于黄金发展期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6年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几家股东于共同投资设立了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海外投资基金于1992年前后第一次涌入中国,但是因为优质项目少、退出渠道不够通畅,多数外资机构并没有展开投资。1999年,大量投资投向中国互联网行业,但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大批投资机构亏损,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潮期。

直到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案例才开始出现。2007年,《合伙法》颁布,私募基金开始建立合伙企业,标志着私募基金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2月7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基金业协会开始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私募基金被正式纳入监管范畴,2014年也被称作是“私募元年”。

近几年中国私募行业高速发展,行业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弘君资本:中美私募发展对比,我国私募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的私募历史悠久,从萌芽期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反观我国仅有30年,相比美国,我国私募行业存在制度不完善、资管规模较小、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二、中美私募类型特点差异对比

美国的私募基金业务更多元化

美国私募基金的类型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对冲基金、PE基金、VC基金,房地产基金,还包括资产证券化基金、流动性基金等。

我国登记的私募基金种类则少很多,主要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诸如对冲基金、ABS基金、流动性基金等私募基金形式在中国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和创新。

弘君资本:中美私募发展对比,我国私募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中美基金销售模式不同

在美国,80%的基金组合由独立投资顾问提供,而我国则是销售提成的模式,类似于美国1980年之前的销售模式,美国市场已经进化到独立投资顾问收取投资咨询费的模式。这里的独立投顾不隶属于任何基金公司、商业银行、第三方销售,也就是没有人给他们下达所谓的KPI销售指标。

弘君资本:中美私募发展对比,我国私募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美国最大的基金份额持有者为养老金

养老基金是美国私募基金的最大收益所有人,占25.3%,全部持有份额达到16970亿美元。而私募基金本身(包括FOF、基金管理出资及跟投基金)占20.2%,持有份额达到13550亿美元。

而FOF背后的出资人主要是养老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因此,养老基金是私募基金最大的基石投资人。

总体来说,美国私募基金的出资人主体是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FOF、主权财富基金、非营利组织、保险公司、银行等),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的基金份额。

弘君资本:中美私募发展对比,我国私募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同样的,我国私募基金也是往这个趋势发展,机构的比例逐年提高,相对的是个人投资者比例逐年降低,但之前,我国养老金投资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投资于二级市场,后来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推出,养老金逐渐多了投资渠道,但跟美国25.3%的基金份额持有比例相比,资金规模还是存在巨大差距。

中美主流的私募基金形式不同

美国最主流的是投资于二级市场的mutual fund,占比为35%,其次是PEfund,占比34%。我国主流的则是PE,PE+VC的占比远远高于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证券私募基金。

弘君资本:中美私募发展对比,我国私募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弘君资本:中美私募发展对比,我国私募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三、行业重大回顾与未来展望

受益于投资理念的升级,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2017年,美国GDP为19.39万亿美元,中国GDP为12.24万亿美元。美国GDP为中国的1.58倍。而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却超过中国7倍,中国与美国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对于家庭而言,基金资产比重会越来越大:中美之间,家庭资产配置有天壤之别,对比两类资产银行存款与基金资产,在美国家庭资产中13%为银行存款,23%为基金资产,在中国家庭资产中基金资产占比不到1%,而银行存款为56%。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们的投资消费观念的升级,存款比例肯定会下降,相对应地,基金资产会上升。

对于国家而言,私募股权基金依然重要:未来5年,中国依然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资产全球化配置、创新创业等都离不开私募基金的支持与参与。

弘君资本:中美私募发展对比,我国私募行业未来5年将蓬勃发展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多元化策略和全球化策略是必然的趋势

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纷纷开展多元化的业务策略,不断丰富私募产品。有能力的PE机构纷纷开展对冲、债券、资产证券化、FOF等私募业务,而对冲基金也在VC、PE方面积极拓展,协同发展。提供综合的另类资产解决方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做大做强的核心策略。

中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在多元化投资策略和全球化策略方面未雨绸缪,加快布局,以应对外资机构的竞争,以及到海外去竞争。

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美国私募行业的基石,中国相比存在先天不足

前文数据提到,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私募行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基石。通过这些机构投资者在VC、PE、房地产、对冲等基金的长期、连续的配置,有效促进了美国的创新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提升和价值发现,也为养老基金提高收益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而中国的养老基金存在先天不足,这是目前与美国最大的差距。由于政策制度的掣肘,中国的养老金还无法在私募基金配置方面担当重任,行业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国家在政策上面做好设计,为未来养老基金和企业年金投入私募基金做好政策准备。

未来五年,如果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到17万亿人民币规模,每年增量资金就是1万亿人民币。这1万亿资金的来源,可能还是以上市公司和高净值个人为主。

私募基金需要差异化竞争,发现、创造价值,防止行业野蛮生长

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市场,因此在新兴事物的发展方面往往存在着“乱而后治”的现象。当前,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并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需要认清,行业规模的增长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如不对行业规模的增长进行预期管理,提升行业总体效率,可能造成结构性的失衡。

从全民PE,到全民VC,再到全民新三板,大多数私募机构都是在跟风操作,导致市场不是过冷就是过热,供求严重失衡,细分领域野蛮生长,投资靠运气,而不是依靠自己创造的独特价值。从长远来讲,无法差异化竞争、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私募机构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头部机构资源会越来越集中,新兴机构竞争激烈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头部效应”,即1—2%左右的头部机构,投资了行业内90%的优质项目,管理了行业50%以上的资金,创造了行业真正的价值。与此同时,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新机构能够进入到头部机构的序列中来。

原因一是随着创新创业大潮的高涨,更多的草根创业者和草根项目在市场中成长起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翘楚;投资机会也更为公平和普遍化,更多的机构能够通过自身能力而非垄断性资源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

二是近年来很多新机构得以成立,其中不乏从知名机构中独立出来的成熟团队和明星投资人自立门户,市场中优秀机构和团队更加丰富。

三是股权投资行业是充分市场化的,投资机构的品牌和行业地位靠实际业绩,随着行业历史演进、团队更迭,也不断有老的品牌机构逐渐退出舞台,让位于新兴机构。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