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刚兑”,随着财政不兜底的通知文件名义上结束了。地方政府自己为自己的债务“埋单”的时代,随着“最后时刻”单日1200亿债券发行狂欢,正式宣告到来。
9月4日,中证报报道,银保监会近日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承销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其终结了中央财政为地方债务兜底的合规解释,要求“地方债将各省自发自还”!。
而在此之前的8月31日,全国多地出现了巨额地方政府债券“狂飙的盛况”,仅一天,浙江、山东、湖北就发行了超过1200亿元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券,财政部客户端一度处于瘫痪状态。而根据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置换的三年过渡期,市场一般认为2018年8月31日是存量债务置换的截止时间。在此之后,所有归属地方政府债务,由地方政府自行偿还!
这一迹象,宣告了地方债的“刚兑”时代,已经在名义上结束了。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客观存在,不同地区债务主体的偿付能力均有区别。此前暴露的城投债信用危机,其本质上已经暴露了部分地方政府偿付能力的欠缺的问题。未来,牵一发动全身的信用市场,会受到何种变化?
一日1200亿
根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近日发行了331.2亿元政府置换债券。据悉,本次安徽省共发行了441.8亿元政府债券,包括331.2亿元置换债券。从2015年以来,安徽省已经累计置换存量政府债务3992亿元,实现了将可以置换的存量债务全置换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财政厅分别通过定向承销和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了638亿元置换债券。
事实上,这并不是安徽省独有的现象,截至今年8月底,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约3万亿元,实施了3年多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计划任务完成。仅8月31日当天,浙江、山东、湖北就发行了超过1200亿元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券,财政部政府债券发行系统客户端甚至一度出现故障,迫使湖北改用书面形式来公布债券发行应急投标书。
据悉,按照年初的设定,按照年初设定的近4万亿元发行计划以及财政部要求,还有近1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主要集中在9月完成,其中专项债券需要在10月底前完成发行。加上7月的7569.5亿元、8月的8830亿元,今年三季度累计发行地方债将达2.6万亿元。
财政部不兜底?
今年地方政府发债的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与地方政府到期债务规模的剧增直接相关。据悉,前两年地方政府的到期债务不到3000亿元,而今年到期债务约8389亿元,以后会更多。
据中国证券报的消息,银保监会于近日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承销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兑付方式由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变为省级政府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管理比照国债实行余额限额管理。这一通知的下发,将会让地方政府更能适应自发自还的新情况。
2015年8月,第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时明确,“对债务余额中通过银行贷款等非政府债券方式举借的存量债务,通过三年左右的过渡期,由地方在限额内安排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照此推断,市场一般认为2018年8月是存量债务置换的截止时间。
所谓“存量债务置换”就是“以新债来偿还旧债”。2015年财政部首次发行了置换债券,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替换约14万亿元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债务,以此来降低地方政府利息负担,避免了地方政府资金链断裂,化解了许多长期积压的“三角债”,降低了金融系统呆坏账损失。
据悉,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贷款和非标,收益率大约在7%-8%之间,负债久期大约2-3年。但高利率、短久期负债对接的却是低收益公益性和长久期资产,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通过存量债务置换可以有效的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地方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存量债务置换只是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延长了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时间,但是债务依然是真实存在的。因此,2018年债务依然是顶在地方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末,地方债务存量15.32万亿;截止2017年末,城投债债务存量约7万亿;2018年,将有超过1万亿的城投债陆续到期。
在机构的调查中,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是关于地区金融稳定的重中之重。所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主要是指没有纳入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的,通过城投平台、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服务购买等途径形成的政府可能负有偿还责任、与地方政府职能相关的债务。
城投平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由以基建带动的经济增长而发展来的。2008年以后,社融增速持续处于名义GDP增速之上,这样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是债务扩张的一种表现。
然而地方政府在主导城市化进程,通过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相应的矛盾。地方政府过多的职能需要相应的资金而支撑,但是大量的建设资金需求完全依靠地方财力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此前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直接融资渠道,因此一些相对宽松的外部融资环境就成为了地方政府融资的方式。
事实上,财政部部长肖捷曾坦言,虽然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近年来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个别地区的偿债能力还有所减弱。为了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财政部已经建立了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分类处置指南等一系列制度。
据简要匡算,截至2017年末,整个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之和已经超过30万亿。
边发债边还债
虽然各地政府对于偿债的意愿普遍向好,但是从偿债的方式来看,依然没有能有所突破。主要还是以土地出让金偿还、借新还旧以及资产转让筹集偿债资金等方式,其中以土地出让金偿还为主。而地方政府一面想方设法还债的同时,一面又要发债来持续支持基建。
今年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力度明显不振,在此背景下,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下半年稳投资,尤其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补短板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其中之一正是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存量债务置换并不能增加债务余额,因此扩大基建投资还需依靠新增的21.8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券。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梳理,地方政府利用这些新增债券筹资主要用于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收费公路、水利建设、学校建设、环境保护等基建项目,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
文章来源:搜狐财经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