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审计局公布了该市市本级隐性债务数据。据检索,合肥应是首个公布隐性债务审计数据的地方。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政府性债务余额1131.60亿元,其中:纳入地方债管理系统的政府性债务656.22亿元(存量债务),地方债管理系统以外的政府性债务475.38亿元(隐性债务)【报告原文详见二条】。
扫雷君稍作铺垫,早前财政部开发了地方债管理系统,录入该系统的债务既包括政府债务,也包括政府或有债务。
据合肥市财政局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7 年末,合肥市市级政府债务余额543.61亿元。换言之,合肥市市本级或有债务规模为112.61亿(存量债务扣除政府债务)。因此,合肥市市本级的债务可以拆分为以下三项:
1.政府债务543.61亿;
2.或有债务112.61亿;
3.隐性债务475.38亿;
据此计算,隐性债务规模约为政府债务的九成。
债务规模是一个绝对数额,并不能衡量债务风险。衡量地区债务风险的核心指标是债务率,其计算公式为: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
合肥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本级政府债务率为36.4%,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制。按此计算合肥市市本级综合财力为1493亿。由此可以计算三个不同层次的债务率:
1.政府债务债务率36.4%(政府债务/综合财力)
2.隐性债务率68.3%【(政府债务+隐性债务)/综合财力】
3.政府性债务率75.8%【(政府债务+隐性债务+或有债务)/综合财力】
计入隐性债务后,合肥市本级隐性债务率相比政府债务率上升约32个百分点。不过按照100%的债务率红线衡量,三项债务率均处于警戒线以内。合肥市审计局也表示,我市市级债务总体规模适度,偿债能力较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合肥市审计局称,该局于2018年2月6日至4月13日对合肥市级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前后历时两个多月。
审计重点调查了市本级及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的政府性债务规模和债务风险防范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并延伸调查了市本级、各开发区融资平台公司和有关市直单位。
审计发现两个主要问题:
1.安巢经开区债务风险较大。安巢经开区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24.65亿元,政府债务率186.5%;隐性债务3.3亿元,隐性债务率为211.4%,均高于风险警戒线标准,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此前公布的合肥市市本级预算审计工作报告称,安巢经开区隐性债务率债高于省财政厅隐性债务率不超过150%标准,存在较大债务风险。一个推测是,政府债务率的红线是100%,隐性债务计入后红线提高到150%)
2.重复结算政府性债务项目资金。审计抽查2015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恒街南延工程项目发现,该项目工程价款结算时将另一个项目(源水管迁建工程)土方外运和材料回填工程量重复计入,涉及金额217.34万元。
实际上,一些地方隐性债务审计从年初就已开展。多地审计局的数据显示,隐性债务审计是2018年“署定项目”。即根据审计署的统一部署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
人们在猜测,隐性债务审计后后是否会再次开展一轮置换。不过,扫雷君认为基本不可能:
1.这一轮置换主要是置换经甄别确认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政府债务。简言之,债务置换针对政府债务(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不在考虑范畴之内。
2.如果置换隐性债务,需要将其确认为政府债务。如果认定为政府债务,地方债债务率将突破100%,这将严重影响主权信用。
3.让地产政府产生中央会兜底的想法,不利于债务管控。
实际上,去年底《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就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财政部长刘昆日前亦表示,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地方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通过盘活各类资金资产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高负债地区要大力压减项目建设支出、“三公”经费以及其他一般性支出。
文章来源:搜狐财经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