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周期趋势跟踪策略的代表

长周期趋势跟踪策略的代表免不了提及这三家:Man Group(英仕曼集团)、Winton Capital(元盛资本)、Aspect Capital(宽立资产)。

谈及这三家公司之时,不得不提的是它们间共同的交集——AHL对冲基金。 AHL对冲基金于1987年成立,是元盛资本的创始人David Harding跟宽立资产的两个创始人Michael Adam、Martin Leuck 共同创立。

在创办之后的两年时间内,AHL迅速成长,雇佣了25名员工,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取得了与20世纪末网络公司一样的成功。但是,AHL在第三年出现亏损。对于对冲基金来说,亏损是非常严重的事件,不但原有资本会缩水,客户还会大量撤资,导致AHL所管理的资本进一步缩减。恰在此时,Man Group(英仕曼集团)表示愿意收购AHL,由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严重分歧,最终三人一致同意出售51%的股份给英仕曼集团。1989年,英仕曼收购AHL的51%股权;1994年,英仕曼收购了其余股权,AHL成为英仕曼的王牌对冲基金。

说完它们之间的渊源,现在从多个维度来介绍下这三家公司。

1、Man Group(英仕曼集团)

Man Group(英仕曼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83年,1783年英仕曼集团的创始人詹姆斯.英仕曼在英国伦敦创立了以白糖存储和经纪业务为主营业务的英仕曼。1802年将白糖存储和经纪业务扩展到商品交易业务上,开始商品交易事业。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英仕曼突破地域限制,在纽约和香港设立了海外业务部,并在1983年开展金融服务业务。1994年,英仕曼在伦敦交易所上市。2000年,英仕曼集团分为Man Group和ED&F Man。ED&F Man继续开展传统农产品现货业务,包括大宗商品的交易、存储、运输和相关风险管理服务,Man Group则专注于金融服务业绩,一般我们说到的英仕曼集团指的是后者。

英仕曼真正快速发展始于1983年,在随后近三十年里面,英仕曼通过兼并与收购发展成为了业务广阔的金融集团。英仕曼的并购史大致如下:1987年至1994年,英仕曼分三次完全收购以长周期趋势跟踪策略为主的量化对冲基金公司AHL,并通过多年的融合,使得AHL成为英仕曼量化策略的招牌;1995年,GLG公司成立,并于2010年被英仕曼收购,英仕曼从而大大提高了其主动型投资管理能力;2012年,英仕曼收购FRM,这是一家成立以来为全球机构客户提供对从基金咨询服务、外部资源研究和顾问服务、投资组合解决方案的公司;2014年,英仕曼收购并整合了Numeric控股有限公司和Grove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拓全球股票市场投资业务;2015年,英仕曼收购Silvermine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及NewSmith有限公司;2017年,英仕曼宣布组建私人股权市场部门(Man GPM),并收购在美国和欧洲同时开展不动产业务的Aalto Investment。

Man AHL是英仕曼集团的核心分支,它创建于1987年,通过使用科学的计算机算法对全球400多个市场进行判定,获取期货市场上趋势明显的绝对收益。现阶段旗下拥有AHL Alpha、AHL Currency、AHL Diversified等系列产品,在过往的代表产品中,其1996成立的旗舰产品AHL Diversified年化复利约12%。AHL趋势跟踪策略运行超过了20年,为全球客户获取了长期稳定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是英仕曼集团开展量化投资业务的主力。

英仕曼进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并不长,2012年7月25日,英仕曼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北京办事处;2013年9月,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DLP)面世,英仕曼也成为中国首批六家“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之一,可向中国境内募集人民币投资资金,通过QDLP渠道兑换成美元直接投入英仕曼旗下基金,相对比QDII渠道操作更为直接,成本更低。2014年英仕曼与中信证券合作在中国境内大型量化对冲产品——中性宏量系列,这是英仕曼首次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产品运行3年多,为投资者获取了较好的收益风险比。2017年9月份,英仕曼获得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管理人牌照,可以跟国内私募管理人一样在境内募集人民币投资于中国资本市场。

2、Winton Capital(元盛资本)

Winton Capital(元盛资本)成立于1997年,全球最大的CTA公司之一,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寻找市场规律,通过模型来预测市场价格趋势获利。元盛的创世人David Harding是AHL的三大创始人之一,可以算是量化CTA趋势跟踪策略的鼻祖。元盛成立之初仅有200万美元的资金,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CTA公司之一。截至2017年10月底,元盛为全球客户管理287亿美元的资金;在全球拥有约450名雇员,超过50位来自全球38个国家、15个专业领域学科的博士,拥有超过50个算法专利,这些算法是元盛投资交易的核心。

元盛成立之初,沿用在AHL时期的眼距体系和量化交易体系,后来对模型进行了精简和优化,也突破了期货市场界限,踏入了股票、外汇等资本市场。20多年来,元盛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的量化基金公司,为全球客户获取了不错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2012年,元盛低调进入中国市场,通过与华宝兴业期货合作发行量化CTA策略产品“元盛一号”,成为首批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海外对冲基金,该产品为投资者获取了很不错的调整后风险收益。2013年,元盛成为首批获准参与QDLP的六家试点公司之一,意味着国内合格投资者可以通过QDLP投资于元盛在海外的产品,比国内QDII渠道出去更为方便可靠。2017年9月,英仕曼集团获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可在中国境内开展投资业务。

3、Aspect Capital(宽立资产)

Aspect Capital(宽立资产)作为全球最早的CTA基金管理人之一,于1997年在伦敦创立,其中两位创始人Michael Adam(迈克尔·亚当)和Martin Lueck(马丁·卢埃克)也是AHL的创始人(目前AHL为英仕曼集团子公司)。宽立资产沿用AHL投资方法论,专注于数量化模型交易,以中长周期趋势跟踪策略为主,现阶段有新增短周期策略,实现全周期覆盖。策略投资于商品期货市场和跨金融资产等,覆盖全球140个市场,目标为客户获得高质量、多元化的绝对回报。截止2017年12月31日,宽立资产全球管理规模70亿美元。

企业于2015 年在中国创建宽立资本有限公司,希望将宽立资本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趋势跟踪策略应用于中国期货市场。截至2017年末,宽立中国策略管理规模约人民币6亿元,在中国发行的多只量化CTA产品获取了不错的收益。

二、债券策略的代表

债券策略在对冲基金中是复杂程度较高的策略,以做不良资产投资为主,也称为困境资产策略(distressed strategy):就是把所谓的“垃圾”买下来,然后用足够的时间、耐心以及专业度,在这些“垃圾”中挑选出相对比较好,未来可以成为“金子”的东西,留在手上不断打磨,再通过两三年的阶段性持有,最终在市场交易活跃的时候再卖出去。

债券策略的代表主要有两家:Oak Tree(橡树资产)跟Canyon Partners(肯阳资本)

1、Oak Tree(橡树资产)

Oak tree Capital Management(美国橡树资本管理公司)由价值投资大师Howard Marks于1995年创立。霍华德是华尔街最受尊敬的声音与意见领袖之一、美国享负盛名的投资大师,以评估市场机会、金融风险的远见卓识而闻名遐迩,其撰写的《投资最重要的事》可以媲美巴菲特的《巴菲特致股东信》和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被诸多投资者奉为圭臬,是价值投资最经典的读物之一。

霍华德成立橡树资本之初就把它定位为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橡树资本是全球不良资产的最大买家,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包括企业困境债务、困境企业股权、困境房地产、银行不良贷款、高收益债券等资产。在2000年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不但不受影响,反而借助两次危机快速崛起。2015年底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美金,成功跻身美国八大PE巨头之一。

橡树资本是如何在不良资产市场掘金的?创始人霍华德曾说“我们打算以50%的价格进行收购,你要想买到便宜的,就得到废物堆里去寻找。”从橡树资本的成功案例研究来看,这要得益于其逆向投资,在2001年和2008年两次大危机中,逆势大举募集资金收购不良资产,在危机解除后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投资回报。

霍华德先生有个非常经典的“债务周期”理论,他认为市场周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债务累计,当投资环境利好,追逐高风险能带来高回报的时候,债券发行量往往激增,但发行质量出现下降。第二阶段时候,则会出现由经济衰退或信贷紧缩等事件触发的债务危机。债务危机的后果则是信贷市场关闭,违约率飙升,债券价格下跌,继而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资产供过于求,损失越来越大,所有这些使得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开始显现,这是第三阶段。随后,经济开始复苏,资本市场重新开放,投资者心态改善,资产价格迅速反弹,投资者实现超高回报,此为第四阶段。

在这样的策略与理论指导下,橡树资本的长期历史业绩非常出色。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16年底,连续28年打败标普500指数,取得年化16.2%的净内部收益。

2004年开始,橡树资本进入到中国市场。2013年,作为首批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机构之一,橡树资本在中国发行了不良债权基金。2013年11月,中国信达资产和橡树资本订立一份谅解备忘录,共同投资中国不良资产;2015年5月,通过与信达资产的合作,橡树资本在中国完成了首笔不良资产收购。

2、Canyon Partners(肯阳资本)

Canyon Partners(肯阳资本)成立于1990年,是全球做不良债券最大的公司之一。创始人Mitchell R. Julis(米切尔•朱利斯)和Joshua Friedman(约书亚•弗里德曼)。两位创始人均毕业于哈佛大学,而且均在德崇证券巅峰时期效力于该机构,弗里德曼的特长是发掘廉价资产,而朱利斯则擅长在投资标的走出困境之后将其卖一个好价钱。

在德崇证券时候,朱利斯受影响最大来自于迈克尔·米尔肯–被称为垃圾债之王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正值迈克尔·米尔肯最辉煌的时期,他通过高杠杆的运作,单1987年就盈利了40亿美元,但也正是迈克尔·米尔肯激进的投资方式及违规操作,米尔肯锒铛入狱,德崇证券被美国证监会罚款6.5亿美元,最终间接导致了德崇证券的破产。

从德崇证券出来成立肯阳资本后,创始人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沿袭了在米尔肯的价值投资方式,重视潜在投资标的的资产结构,通过对公司资产结构的分析就可以明确其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从而避免投资于夕阳产业。同时摒弃了德崇证券高杠杆操作的方式,采用无杠杆投资,账面上基本会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以备有好的标的的时候快速进入。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基本上保持百分之十几的现金头寸,市场稍有反转的时候加仓。

总结起来,肯阳资本的操作有两个关键点:1)寻找优质的不良资产;2)以足够低的价格买入。如抄底雷曼高收益债券,2008年雷曼破产,很多机构低价卖出雷曼高收益债券以获取现金流动,只要不出现违约就有15-20%的内容收益率。肯阳斥资12亿美元以50%面值的价格抄底雷曼高收益债等不良资产,2010年5月起,资产的年化回报为25.8%。这仅仅是上百个案例中的一个。

根据相关资料,肯阳资本主要从事垃圾债券投资的旗舰基金肯阳价值实现基金自1997年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11.2%,仅在成立的第二年(1998年)和金融危机肆虐时期(2008年)出现过亏损,但是净值回撤很快就被修复了,并创出了新高。

2013年9月,肯阳资本成为中国首批6家“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之一,QDLP制度允许合格的中国个人与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对冲基金,另外5家境外对冲基金分别为元盛资本管理、橡树资本、城堡投资、英仕曼及奥氏资本。

三、高频交易策略的代表

高频交易是量化投资领域,金融市场一颗璀璨的明星,是金融和科技发展的结晶。近年来高频交易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市场极大的兴趣。关于高频交易,一直缺乏一个严格的定义,这里引用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的定义:高频交易是自动化交易的一种形式,以速度见长,它利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和系统,以毫秒级的速度执行交易。

海外高频策略的代表主要有这四家:D.E Shaw(德邵基金)、Two Sigma(双西投资)、Citadel(城堡投资)、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文艺复兴)

1、D.E Shaw(德邵基金)

D.E. Shaw &Co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公司。公司拥有1700多名员工,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并在欧洲和亚洲都设有办公室。D.E. Shaw &Co以定量分析作为主要交易策略。截至2016年7月1日,公司总投资规模达到了380亿美元以上。

D.E. Shaw &Co在业界以定量交易的专业性著称,这还要从公司创始人背景说起。D.E. Shaw &Co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数学家、生物及计算机科学家大卫·肖。大卫·肖拥有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士学位,并在1980年取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之后他加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部,期间主导了大规模并行计算的研究。在1986年,他加入摩根斯坦利担任自动分析交易技术部门副总裁,领导了公司自动化交易系统的开发。

两年后,肖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D.E. Shaw公司。肖率先应用计算机来收集股票价格变动信息,并借助复杂数学模型来探索金融市场的无效性。肖所做的不是根据行情走向建仓,而是找出不易察觉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并利用这些差异和变化来获取投资回报,这就是“定量分析”投资模式。他借助自己建立的复杂数学模型,从金融市场的细微差异和瞬息变化中,寻求投资机会。正是由于他在量化交易领域的先驱角色,大卫·肖被财富杂志冠以“定量分析之王”的称号。

D.E. Shaw &Co寻求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来为客户获取丰厚且可持续的风险调整后收益。作为量化投资的先驱,公司在权益、期货和期权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近年来,公司也非常注重那些需要基本面分析和投资经理个人经验的领域,比如信贷、能源和宏观投资。

D.E. Shaw &Co的投资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别:

1)另类投资,这种策略强调绝对收益,与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这类投资在公司总投资资本中超过了260亿美元。D.E. Shaw &Co的这类投资始于1989年,包含了一系列大的核心多策略投资及具体投资策略的产品。

2)相对收益和全球大类资产投资,这种偏看多策略专注于主要的和流动性佳的资产类别,主导了公司超过120亿的投资。D.E. Shaw &Co的相对收益策略,寻求通过量化手段来超越标准基准并进行多元化配置。公司在2000年开发了一种采用系统化投资流程的基准相对策略,可以让机构投资者自行定制针对特定指数的配置比例。在2013年,公司又开发了一种在全球各大资产类别间进行灵活配置的自由策略,并通过alpha机会选择进行增强。

成立至今20余年,D.E. Shaw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从初创时的2800万美元增至当前的380亿美元以上,巅峰时期更达到了400亿美元。公司的旗舰基金Oculus在2015年收益率接近8%,是当年表现最好的的对冲基金之一。

D.E. Shaw &Co近年来在上海和东京开设了办事处,以拓展亚洲业务。公司的上海办事处重点关注中国的收购机会。

2、Two Sigma(双西投资)

Two Sigma Investment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是David Siegel,John Overdeck和Mark Pickard(已退休)。

Two Sigma的名称代表了Sigma一词的两种不同含义。小写的Sigma“σ”代表着一项投资的波动性和超额回报,而大写的Sigma“Σ”是求和的意思。

这位新晋量化王者与传统量化基金的区别体现在诸多方面。Two Sigma认为,自己并非典型的投资机构,而是同时遵循技术创新原则和投资管理原则的一家公司。自创始之日起,Two Sigma就十分强调机器学习和分布式运算的运用,而基金内部的人员构成也凸显出对技术的重视。在Two Sigma,72%的员工没有金融背景。大部分员工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及加州理工学院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中直接选聘的。超过1200名员工中,三分之二在从事研发工作。

在公司官网上,Two Sigma这样给自己下了定义:”超过1200人相信科学方法是最佳投资方式,用信息支撑理念,用重复试验来优化,这就是Two Sigma。

下面再来谈谈Two sigma 的两位创始人:John Overdeck 与David Siegel。两位创始人都曾经是D.E. Shaw& Co的员工,而欧文德克是D.E. Shaw的徒弟,在D.E. Shaw & Co负责整个伦敦的业务。西格尔则是D.E. Shaw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CIO。欧文德克在16岁时就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同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并最终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和统计学硕士学位。1992年,刚刚毕业的欧文德克进入德邵基金(D.E. Shaw),并由D.E. Shaw本人亲自指导,在德邵基金一直做到负责风险管理部门的董事总经理。1999年跳槽至亚马逊,而后者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也曾经是德邵基金的雇员。2001年,欧文德克重返华尔街,与德邵基金另一名前雇员西格尔一起创建了Two Sigma,如今二者身价都已经超过30亿美元,并于2016年跻身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而西格尔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极客,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专长是人工智能,在成立Two Sigma之前曾经效力于亿万富翁保罗·都铎·琼斯的对冲基金“都铎投资”,而都铎投资是Two Sigma成立时的主要投资人,并为新生的Two Sigma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免费办公场所。

欧文德克与西格尔从不掩饰自己对量化交易的崇尚,“人类投资管理人再也无法战胜电脑的时代必然到来。”凭着对数学的狂热膜拜,这两个人掌管下的Two Sigma聘用了大量的天才级分析师,通过超级计算机收集并分析各种数据,试图找出能够用来预测股票及其他证券价格走势的模型。到目前为止,Two sigma的数据科学家和系统用来进行分析的数据源超过了10,000个,各种设备动用的CPU达到75,000枚,数据库的容量高达 750TB。在过去14年中,这家对冲基金进行了的交易超过了12亿笔。

根据官网,Two Sigma要求每名开发人员每年开发出2-3个新模型,而使用模型大致涵盖四个方面的信息:

① 技术信息,例如股票成交量;

② 基于事件的信息,例如信贷机构的行动、公司并购等;

③ 基本面数据,例如公司的财务报表;

④ 第一手资料,例如特定公司或特定行业的独家资讯。

而在业界普遍认为,模型算法所使用的第四种信息,即“第一手资料”是Two Sigma得以迅速开疆拓土的主要驱动力,而“第一手资料”来源则是Two sigma通过广泛的数据源与计算机分析处理而来,在高频交易中,获得一手信息的速度是致胜的关键。

《华尔街日报》曾披露过这样一个例子,2014年12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化妆品零售商Ulta发布财报,当时股价为122美元,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成了这样:

4点0分 0.15 秒,美国商业通讯社向高频交易公司和彭博社等交易终端机发布财报新闻。

4点0分0.20 秒,高频交易公司以122美元价格卖掉 80万美元的Ulta 股票。

4点0分0.242秒,彭博社第一个发布了Ulta财报新闻;

4 点0分0.464 秒,道琼斯发布新闻;

4 点0分0.7秒,Ulta股价已经跌至 118 美元;

4 点0分1秒,汤森路透发布Ulta财报新闻。

我们可以很放心地说,等到这时候,还没有任何人类交易员读完财报标题。尽管只过了 0.85 秒。

如今,Two Sigma的投资领域已经不仅限于股票,还涵盖了再保险、风险投资及做市交易商等。2008年,Two Sigma的管理规模已达46亿美元。2011年约为60亿美元。2017年年初,Two Sigma管理规模突破300亿美元,10月突破500亿美元大关。

Two sigma目前还未进入中国,但有人员从Two sigma中回国,上海锐天投资的投资总监高亢就是从那边归国。

3、Citadel(城堡投资)

Citadel(城堡投资)成立于1990年,是美国最大的期权交易机构和经纪交易商之一,其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Kenneth Griffin(肯•格里芬),到现在也是Citadel的首席执行官。1987年,格里芬靠着一台传真机,一台个人电脑,一部电话和26.5万美元本钱,在他的哈佛宿舍成立了一个基金。自此开始,格里芬募集了近100万美元,吸引了对冲基金先驱Frank Meyer的注意。22岁那年,在Meyer支持下,格里芬在芝加哥市中心Loop区租下办公室,招来4位小伙伴,创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Wellington Partners,专注美国、日本的可转债以及权证的交易。而Wellington Partners后来改名为Citadel,意为“城堡”。

Citadel致力于高频交易策略,这是程序化交易的一种。Citadel的电脑执行着八分之一的美国证券交易,每天的交易额达到约9亿股。其系统处理的股票数目甚至超过了纽约交易所,后者每天交易约7亿股。采用高频交易策略后,Citadel位于芝加哥的战术运营基金自2007年推出以来,涨幅超过300%。

如果要追寻格里芬为何赚得这么多钱的理由,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杠杆,Citadel也是全球杠杆最高的对冲基金之一。

2008年时,Citadel运用的杠杆比例达到了8:1。随后金融危机爆发,Citadel的两支旗舰基金威林顿(Wellington)与肯辛顿(Kensington)市值下跌了55%,在短短15周内,公司资产规模缩水超过一半。Citadel的处境一度十分窘迫,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2008年金融危机后,格里芬继续不断地加杠杆,Citadel旗下基金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截至2014年12月31日,Citadel的净资产管理规模为238亿美元,向SEC申报的监管资产为1760亿美元,杠杆又一次达到了7倍。

除了使用高杠杆外,格里芬在用人方面算是广聚英才。在Citadel最核心的部门数量研究部,有来自名牌大学的80多名前数学教授和天体物理学家共同开发出的数学模型,为交易员提供支持。Citadel大楼的37层有一个被称为“博士排”的区域,从地板到天花板都布满了写满各种复杂数据公式的白板,连窗玻璃都不例外。在格里芬的办公室里,也有这种供随时涂写的白板,他常常会在上面写上一些程序代码,或是为可转换债券和抵押类证券编写定价模型。技术渗透到Citadel的每一种业务类型,并迅速渗透到格里芬新添加的业务。

Citadel旗下的基金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高校捐款等许多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管理资产。公司主要运营两大业务单元:资产管理基金Citadel及世界上领先的做市商之—Citadel证券。

Citadel主要采取多种投资策略,通过基本分析和量化分析建立了严谨的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框架。股票投资策略通过自下向上的公司分析选择投资目标,构建beta中性的资产组合,获取alpha收益。

2016年表现比较好的基金是Citadel Global Fixed Income Fund(去年收益12.39%,增幅2.83%),另一只基金是Citadel Global Equities Fund(2016年增幅0.69%),此外,还有一支是其专做股票和统计套利的公司Citadel Tactical Trading(增1.07%)。

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于2010年2月5日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记成立,它是Citadel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主要经营范围为从事有色金属(贵金属除外)、天然橡胶、豆粕、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绿豆、聚乙烯产品、精对苯二甲酸、螺纹钢、线材以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和批发等方面的业务。

2014年3月7日,由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公司推出的一款名为“鸿鹏1期”的QDLP产品,募集资金3亿元。募集资金将投资于此前获批QDLP资格的海外对冲基金Citadel投资旗下Kensington基金。

需要提及的是,国内人才里锐天的董事长徐晓波是从Citadel那边归国的。

4、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文艺复兴)成立于1982年,位于纽约长岛,管理规模超过650亿美元。提到这家公司,不得不说说它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James Simon(詹姆士西蒙斯)。在扬名华尔街之前,西蒙斯的另一个身份早已获得全世界的肯定,那就是数学家。他在23岁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学位,26岁,他离开了大学校园,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国防逻辑分析协会,并进行代码破解工作。在研究所那种致力于情报分析、密码破译的浓厚氛围中,西蒙斯已不自觉地被激发起了在事件的随机序列中寻找某种规律的兴趣。随后西蒙斯因反战言论而不幸被研究所开除,接着他去到纽约州立石溪大学出任数学系主任,那一年他仅30岁。后来在1982年他结合了密码学工作中的经验,创立了文艺复兴。据说西蒙斯亲自设计了公司投资上运用的最初数学模型,此后,他又把防御分析研究所的密码分析员伦尼•鲍姆请出山,后来还延揽了伯克利博奕论专家埃尔温•伯莱坎普,正是后者,与西蒙斯共同决定将大奖章基金引向高频交易。

文艺复兴科技可谓是量化交易的先锋。研究员们在数据库中运用几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统计意义上证券的价格走势。如今大数据如此火热,然而在20多年前,文艺复兴科技就已经在运用大数据的概念进行交易了。一直以来公司雇佣的很多专家几乎毫无任何金融方面的背景,包括数学家、物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在300多个雇员中超过三分之一拥有这些基础科学的博士学位。也因此,公司被称为是“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物理和数学部门”。

西蒙斯发明的独特的“壁虎式投资法”给他的投资带来了很好的收益。用西蒙斯的话说,交易“要像壁虎一样,平时趴在墙上一动不动,蚊子一旦出现就迅速将其吃掉,然后恢复平静,等待下一个机会。”无论是1998年俄罗斯债券危机,还是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西蒙斯管理的旗舰基金大奖章基金历经数次金融危机,始终屹立不倒。转战投资界“第二战场”二十年后,西蒙斯用一系列数据证明了自己的成功:1989年到2009年间,他操盘的大奖章基金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5%,较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均回报率高20多个百分点,比“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盘表现都高出10余个百分点。即便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2007年,该基金的回报率仍高达85%。大奖章基金现在仅接受内部人员的认购。在2005年。公司推出以美国股票市场为主战场的小奖章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 (RIEF),用以替代大奖章基金,提供给外部人购买。该基金从成立至今也获取了不错的收益,但是还是远落后于大奖章的辉煌业绩。

四、量化因子挖掘策略的代表

在量化投资领域,除了通过次数积累收益,还有挖掘超额收益因子,通过选股来获取alpha收益。在狭义定义下,量化投资更是偏向于后者,国内外的量化团队都会将很多精力花在选股因子的挖掘中。国外量化因子的挖掘代表机构主要是WorldQuant(世坤投资),而WorldQuant的创始人出自Millennium Management(千禧管理),两者的方法论和理念一致,下面将对这两家机构做个介绍。

1、Millennium Management(千禧管理)

千禧管理成立于1989年,拥有超过2000名雇员。在投资者集团旗下《阿尔法》杂志公布的2016年全球对冲基金排行榜中,千禧资本管理公司以34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位居第5位。截至2017年7月1日,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为343亿美元。其投资策略侧重于分散投资和全球化,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设有办公室。与高风险对高收益相比,千禧管理更倾向于在一定的风险之下获得较高的收益,而其下属量化投资部门能够让业务交易员通过算法系统进行特定的交易,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千禧管理所创造的一切丰功伟绩,都绕不开创始人伊斯雷尔·英格兰德。伊斯雷尔·英格兰德于1948年9月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今年已经将近70岁,在对冲基金这个年轻人一统天下的行业中可谓凤毛麟角。

1970年,22岁的英格兰德从纽约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进入券商考夫曼·阿尔斯博格;1977年,英格兰德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一家经纪公司,并成功入选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场内经纪商;1985年,英格兰德与约翰·摩尔海伦合伙创建投资公司杰米证券,但后者很快就陷入内幕交易丑闻,英格兰德被迫关闭杰米证券。1989年,在加拿大富豪贝尔兹伯格家族等投资人的帮助下,英格兰德成立了千禧管理,初始资产规模为35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英格兰德其中一个姐姐嫁给了奥本海默投资公司的合伙人杰克·纳什,后者是能够与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逊相提并论的传奇投资人,而英格兰德在高中毕业后就曾经到奥本海默投资公司进行暑期实习。

在对冲基金行业,通行的做法是收取双重费用,即管理费和业绩提成,对冲基金行业一般是每年收取2%的管理费,加上每年收益的20%。但是千禧管理从不收取管理费,仅收取与其他对冲基金同行相同的20%提成。英格兰德认为,2%的管理费可能让基金管理人懈怠,削弱资产管理者努力创造更大收益率的动力,何况对冲基金行业的本质就是要赚得绝对回报,这也可能是该基金在遭受2005年的监管机构处罚后能够快速赢得投资人信任并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对冲基金行业的同侪一直将英格兰德当做另类,称之为“对冲基金纯粹主义者”。

在投资策略方面,千禧管理的投资是由不同的专门团队负责进行,每个交易团队都是在具有约束性的风险管理框架内寻找具体的机会。具体来看,千禧管理的投资策略包括五个大的类别,即相对价值股权投资、统计套利/量化策略、并购套利/事件驱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

2、WorldQuant(世坤)

在Worldquant(世坤)成立之前,创始人Igor Tulchinsky(伊戈尔)在千禧合伙投资(Millennium Partners)担任董事总经理。2007年,伊戈尔离开千禧基金创办世坤,使用“极限利用新兴市场人力资源+纯数据挖掘”的投资模式在全球进行投资。源于伊戈尔对千禧基金的贡献以及千禧基金对伊戈尔投资能力的认可,使得至今为止世坤管理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千禧基金。

世坤只专注于量化交易,应用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方式,在全球招聘优秀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物理系等专业人才,进行数据挖掘,寻找股票市场的超额收益因子,再由投资组合基金进行资金配置投资,获取股票市场的超额收益。整个交易都由计算机操作,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人为干预。计算机可以过滤掉许多突发的情绪化因素,按照既定的程序执行交易,从而能够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世坤目前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里进行量化交易,较之于发达国家,其市场的有效性更低,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平缓很多;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会有更多的机会应用量化模型来发掘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并以此获利。另外,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其交易量会相对小些,因此,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从而避免对市场造成冲击。伊戈尔说,量化交易是今后的主流趋势,而中国市场也将成为量化交易的重镇。

2006年世坤在北京建立办公室,开始进行模型研究与开发。除了中国市场较为不成熟,更多非理性投资者存在,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因子之外,人才也是伊戈尔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伊戈尔说,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有着极大的增长潜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众多的优秀人才,中国员工也非常努力、勤奋、聪明。而目前也有较多的人员从世坤回国创业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如国内知名的九坤投资,其创始人都曾任职于世坤。九坤成立至今,沿用世坤的方法论为投资者获取了稳健优异的收益。

文章来源:雪球网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

分类: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