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上周五,希尔顿酒店宣布,其最大股东黑石同意出售1580万股,希尔顿将回购其中的1250万股。私募巨头黑石终于结束了史上最赚钱的一笔投资。报道称,在彻底退出投资后,黑石将实现约140亿美元利润,回报是黑石初始投资的三倍多。

从黑石投资希尔顿酒店成功退出的事件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股权投资法宝?

1.高杠杆不等同于高收益

2007年秋天,在房地产泡沫高峰期,黑石集团花了260亿美元收购希尔顿。有意思的是,谈判过程并不顺利,当时黑石报价每股30美元,但希尔顿嫌太低,还威胁说要让其他家来收购,黑石那时正在准备上市,没办法只好妥协,于是最终定价变成了每股47.5美元。

黑石集团动用60亿美元基金和200亿美元贷款,运用杠杆收购将其拿下。最终花了260亿美元成交,希尔顿近50万个房间全部都属于黑石集团了。据了解,希尔顿旗下拥有10个酒店品牌,遍布全球的2800家酒店。

与之相比,国内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赵薇事件”。2016年年底万家文化公告称,龙薇传媒拟以30.6亿元收购万家文化29.14%的股份。从资金来源看,除了6千万是自己的,剩下的都是借来的。

也就是说,赵薇夫妇想要以51倍高杠杆收购万家文化部分股份,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收购当然逃不过监管部门的法眼金睛,去年4月,在证监会的参与下,赵薇夫妇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证监会认为,龙薇传媒在自身境内资金准备不足,相关金融机构融资尚待审批,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空壳公司收购上市公司,且贸然予以公告,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拟对赵薇和黄有龙采取市场禁入5年措施,并被处以罚款和警告。

从国外的黑石杠杆收购到国内的赵薇夫妇杠杆收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杠杆不等同于高收益,要想在资本市场赚钱,必须老老实实按照规矩来。股权投资虽然存在巨大的收益,但是千万不可违反市场规律以及法律法规,一旦越界,最终结果不仅仅是人财两空,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徐翔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瀚亚始终将法律法规作为行事的第一准则,始终从投资人的利益出发,坚决抵制高杆杠等违法违规行为,为资本市场稳定良好的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2.股权投资重在参与企业管理

我们回到刚才的黑石投资案例,当黑石成功收购希尔顿之后,本来应该好好的庆祝一下,但是金融危机来了,黑石此时的心情可以说就像跌入了万丈深渊。一夜之间,这笔天价投资竟然成了市场最大的“笑话”。

此时,黑石已成为众矢之的,他们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选择拯救希尔顿酒店。

黑石开始大力整顿希尔顿管理团队,高层大换血,包括CEO、高层管理人员等等,并且大幅削减运营成本。值得一提的是,黑石把希尔顿此前未能实行的特许经营策略给推动了,通过这次改革,希尔顿用极少的投资甚至不用任何投入,就使带有希尔顿品牌的酒店遍地开花。

通过黑石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竟然让希尔顿酒店起死回生,不仅安全度过金融危机,而且还向前迈了一步,而且是迈进了IPO。

2013年12月,希尔顿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筹资23亿美元,成为酒店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希尔顿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大涨超过8%,为黑石集团带来了超过85亿美元的账面利润。这次上市背后最大的赢家就是黑石集团。

至此,当初被人们称为市场最大的“笑话”的天价收购案,再无人提及!从这里,我们看出,投资者参与公司管理是股权投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股权投资的优势。正是由于后来黑石参与管理,才使得希尔顿酒店死里逃生。

3.做股权投资要坚守价值投资理念

到目前为止,黑石收购希尔顿成为有史以来股权投资利润最多的一笔收购案。这个收购案例,不得不说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级别案例。

前面我们提到,黑石收购希尔顿之后,金融危机随后就来了,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的萧条,酒店业难逃影响,黑石不得不忍痛将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价值削减。

据外界估计,金融危机期间,希尔顿酒店市值蒸发60亿美元,等于说黑石当初投入的钱全部没了。而且那些借钱给黑石的公司对黑石也是非常不满,一时间,黑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黑石集团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埋头苦干,寻找解决良方,最终让这场看起来的败局变成胜局,转危为安。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加之全球市场有其潜在的市场周期,不能仅仅只靠一时的动荡就来评判股权投资的最终结果。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预测,黑石当年投资的钱全部打了水漂时,十一年之后,黑石以140亿美元利润功成身退。

这一切跟黑石集团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有着莫大的关系,即使在市场环境动荡不安时依旧坚定持有,不因市场的风吹草动而退出。

文章来源:雪球网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