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7月5日起下调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降准,市场显现出更为宽松的流动性。降准涵盖了5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银行,这将释放大约5000亿元~70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资金进入市场。”富达国际固定收益基金经理黄嘉诚认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实施的效率不断提升,对市场的冲击也逐步减少,这将给市场增加长远的信心。
外资私募大举进军中国市场
自2017年开始,外资私募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仅一年时间就有多达9家外资私募相继登记备案。截至目前,已有富达、瑞银资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和安中投资11家外资机构先后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除安中投资外,其余10家外资机构均已发行并备案产品。最新备案的一只外资私募产品是“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该产品由贝莱德在中国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设立。
私募股权投资的3个巨大优势
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外历史悠久且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起步较晚,但已经实现长足的进步。具体来讲,私募股权投资相比其他领域或类型的投资,具备3个巨大优势。
第一是政策支持:在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已经不代表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而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需要股权投资的大力支持,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私募股权等直接类投资获得政策的大力鼓励与支持。
第二是回报优势:对优质项目和企业的投资,尤其是面向新经济的股权投资,能够为投资人带来高额的收益和巨大的财富。
第三是跨界优势:传统实业存在极强的边界和周期属性,而私募股权投资是个人、家庭和企业,实现跨行业、跨地域、跨周期,甚至是跨国界,参与到最优秀、最领先的新兴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和财富配置的最有效方式。
“私募股权投资是资本市场皇冠上的明珠,更是未来投资的趋势。”事实上,得益于新经济、新产业的崛起,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
截至2017年底,私募基金规模达到11.1万亿,已超过公募基金规模;2016、2017两年,中国私募基金规模累计增长118%;与股权投资的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财富总量的增长:2017年中国是亚太地区财富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中国财富总值增加了1.7万亿美元,达到29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财富国。九成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都配置了新经济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并不同程度的减少了固收产品配置。私募股权正从“另类投资”变为“主流投资”,成为资产配置的方向和趋势。
机构参与趋于理性
随着监管新政的接连出台,促使市场上的定增主题基金加速转型。今年以来,已经有2只定增主题基金完成了转型,如广发睿吉定增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已经转型成广发睿吉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九泰锐华定增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也转型成九泰锐华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另据了解,建信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已就旗下定增基金转型提交了议案。还有几只定增主题基金年内将陆续到期,如国泰融信定增灵活配置、大成定增灵活配置、银华鑫盛定增灵活配置等。
随着再融资和减持新规的发布,以及个股定增破发潮的出现,一级市场参与定增的逻辑有所变化,A股定增正面临新生态。
参与定增的私募韬韫投资总经理张润表示,目前在一级市场,参与定增的各方均趋于理性。一方面,上市公司融资是基于真正的项目需求;另一方面,套利性投资者退出市场,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专业投资者成为主流,投资者结构优化。而且,机构投资者话语权增加,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保底类定增项目增多。另外,底价发行增多。2017年6月份以后首轮募集不充足的案例数量逐渐增加,追加认购案例数和比例也明显增加。
股权投资的时代大幕已经开启。今天的世界,传统和经验不断被颠覆,新事物、新模式不断创造着过去难以想象的传奇。自古成大业者无不是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在新经济下,引导资本脱虚向实的股权投资将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章来源:雪球网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