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之际,“高质量增长”成为从决策者到民间的共识。事实上,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规模上,在质量上也早已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当前时点,强调“高质量”,更凸显了对于转型升级、提升整体效能的诉求。
无论是作为国之重器的航空航天、深海下潜、高铁等,还是在全球声名赫赫的互联网、通信等产业巨头,均是中国经济过去发展历程中“质”的精髓,是中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果最直观的呈现。
科技创新进步背后,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的支持。从政策性引导基金到民间资本,中国的创新融资服务体系一直在持续完善中。在中国已有30余年历史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传统的间接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具备独特优势,与创新创业和实体经济的贴合也更加紧密。
独角兽背后的隐形力量
2018年3月,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长城战略咨询等联合发布的一份“企业发展报告”,引起巨大关注。在当前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背景下,独角兽正成为各方关注的明星。
目前,包括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均积极协调,为“四新”类独角兽上市开辟绿色通道。此外,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纳斯达克,纷纷向独角兽抛送橄榄枝。一场全球资本市场的“独角兽”争夺战正在打响。
审视现有的独角兽名单,不难发现,在几乎每一只独角兽的光环背后,均存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身影。以其中估值分别排名第二、第三的滴滴、小米为例,根据公开信息,其中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完成17轮融资,涉及的投资机构或个人超过30个;小米成立8年来,也获得了9轮融资。点击查看:股权的魅力—小米即将IPO,雷军有望身家超778亿美元成中国首富
另外,已经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BAT、京东、360等互联网巨人,在起步阶段无一不受益于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根据清科统计,2017年前11个月,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上市企业数量达270家,对资本市场的渗透率达57%。从投资热度上看,人工智能、消费生活、医疗健康、文娱传媒、机器人等与新经济和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领域位居前列。
“私募股权投资一直是支持科技创新和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活跃、最直接的力量”,私募股权投资所瞄准的相关领域和产业,也是中国经济在规模增长中,持续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支持创新企业成长、上市,对于改善经济结构和资本市场结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新经济而生
科技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相关的创新创业企业需要更具包容性的融资支持体系。传统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往往更注重抵押物及还款能力。与之相比,私募股权投资更看重的是成长性和未来潜力。不同的逻辑,决定了私募股权投资与新经济企业的需求更为契合。
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历史来看,可以说是“为新经济而生”,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支持科技创新的使命。1986年,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几家股东,共同投资设立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宣告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诞生。其最初目的,即是为了支持各地科技型企业的成长。
在随后的历程中,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抓住了90年代中期IT和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的机遇,见证了当今一批知名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成长和上市,也经历了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推出,A股IPO通道的关闭与重开等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实现了与中国新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共同成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从备案基金产品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4月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规模共计为77633亿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为24621只,规模达到7.04万亿元。
专业化的投资能力、敏锐的价值发现能力、更加灵活及市场化的机制,是私募股权投资最核心的优势。私募股权投资多数来源于民间资本,自然也肩负着帮助投资者获取最大化收益的责任,组建专业化的投资团队,及时深入了解市场及行业变化,捕捉先机,并做好风险及价值判断,是其最重要的生存本领。
未来的赋能式投资
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史中,有高峰亦有低谷。行业的重点风向,也随着政策及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当中国经济进入以新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为主要目标的新一轮周期,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赋能式投资正成为主流理念。
过去几十年中,私募股权投资经历的数次获利机会,很大程度上,或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或受惠于股权分置改革、并购改革等政策性红利。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换挡的背景下,加之一系列政策性红利的消失,私募股权投资已是时候回归本源。
对私募股权投资来说,“投”只是整个链条上的环节之一。投到好的项目是获取价值的第一步,“管”与“退”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不仅要重视对于项目的筛选和资金投入,更应该重视投后管理带来的增值,实现与被投企业、投资人的共赢,同时也是更深度地参与到整个创业创新机制的运转之中。这是私募股权投资的初心,也是未来潮流。
文章来源:雪球网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