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私募基金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82%证监会此前也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

具体包括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拓宽引导基金的募资渠道、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等。

私募基金已达11万亿

截至2017年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同比增长28.76%;已备案私募基金66418只,同比增长42.82%;管理基金规模11.10万亿元,同比增长40.68%。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3.83万人,同比减少3.37万人,其中,已在从业人员系统注册员工人数19.40万人。

业内人士认为,快速增长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康发展,以及多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政府引导基金促发展

在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过程中,政府引导性基金无疑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推手。一般而言,政府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成立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增加股权投资的政府资金供给,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股权资本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创新企业股权融资。

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种百亿、千亿级别的政府引导基金相继成立。相关数据显示,自2014年到2017年,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全国设立引导基金已逾千余只。随着政府引导基金的兴起,部分股权投资母基金开始吸引其作为出资人(LP)。

清科研究中心表示,在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设立高潮期之后,政府引导基金普遍在2017年迎来投资期,成为LP市场越来越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参与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

拓宽引导基金的募资渠道

虽然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速,还是存在不少“短板”,其中就包括资金来源中长期资金占比较低。毕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在投资期限的选择上,要达到匹配技术转化和企业成长周期的要求。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养老金、保险资金是理想的机构投资者。因为这二者可投资的资金量大且资金期限长,更适合进行长期性投资。这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需求特性不谋而合。

由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长期资金占比较低,因此容易导致价值投资不充分、存在短期行为等。因此,迫切需要积极推动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落地,通过税收激励为优质股权资本形成提供长期资金来源。

完善私募基金监管规则体系

随着私募监管体系的完善,我国私募监管也进入强监管时代。从监管执法看,过去两年来,证监会在私募监管上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鱼龙混杂的私募基金业已发生巨变。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下半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从8月30日至9月30日向行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稿被誉为史上最严私募基金管理条例,也意味着私募行业顶层设计即将落地。

证监会明确表示将推动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完善私募基金监管规则体系继2016年私募行业迎来史上最严监管年之后未来一旦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落地意味着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上升到行政法规层面我国私募监管法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文章来源:雪球网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