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资本融合的盈利模式

2015年二月以来我一直倡导资本市场的资金介入PPP项目,这个并非是因为国家在倡导,也并非是因为我自己介入了,也想让其它人参加,本文的模式去年三月我已经描述清楚,但因为商业运营的要求,不便公开发表,但在微博上或者各个场合小范围多次提出过,现在已经过了时效,但是仍然好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好多上市公司在去年底今年初开始,疯狂的追捧PPP项目,而PPP项目的实际利润在哪里?分享给大家了解一下吧!以下是根据2015年2月的PPP投资方向策略改写,权当个长篇段子。

PPP模式其实并不新鲜,也是BOT模式当中的一类,之前广泛应用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上,如:污水处理厂、城市监控、城市亮化等项目上,这些合作的探索中,让模式的清晰化和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成熟了许多。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状态中,推行大量的PPP项目也是对经济的无奈,也是一种寻求商业解决社会投资的转化。更多的是想通过PPP项目的落地,加大基建的投入,从而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从房地产基建以及类房地产周边产业退出的大量基建、装修、建材的劳动力,亟待解决劳动失业真空期和过渡期,期待给这么一个安全垫,能够短时间的解决相关产业极速下降的用工数量,使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平稳。PPP的政策在多次打补丁之后,形成了以高投入、平稳产出、长期回报、收入保底的固定形态。所以我称2015年是中国的PPP项目投资元年,今年涉PPP项目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涨幅,可以充分的说明市场已经认识到了它的课操作性,以及盈利水平。

去年就有很多人来探听我们运营PPP项目的盈利模式,我也系统的跟很多朋友讲过,现在也给大家公开捋一捋吧!目前还是处于PPP项目推行的中期,如果有机会还能抓住这一波的尾巴。

大多数地方政府推介的PPP项目都是基建加上项目运营来捆绑招标的,项目目前集中在2-8亿附近,大型的几十亿的项目也有很多,但负担很重,毕竟想通过运营来回收投资成本,项目越大,回收压力就会越大。地方政府的担保和平台公司的参与,也不过是背书的一种形式,往往不可靠。

PPP项目管理和补助多次补丁之后,投资回收期现在已经规定到十年以上,也让很多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望而却步,它们是资本,老老实实的计算投资回报率,在中国7-9%的回报率并不能吸引他们的眼光。那是因为,他们对于基建加项目的模式太不了解了,而国家对PPP项目的支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力度,能够获利需要重塑交易结构。

新的投资结构中,有一个新的角色,就是基础建设公司,平时都是建筑公司来扮演的,而投资企业和银行依然是主角,但是无形中杠杆的构成,它成为了基石,有了它的存在让这个产业链的利润暴涨。

结构性叙述太死板,数据太多,我举个例子说明吧!都是聪明人,大家理解吧!

举例:一个投资10亿的PPP项目,结构是由投资方出资投资基建项目,而由政府平台公司共同组建的公司来运营可盈利的项目,政府通过计算收入,对该项目的运营收入补贴使其运营企业的年化投资收益达到8%,20年后资方退出运营,投入的项目,政府分20年进行回购。

一般在这个投资流程中,只有投资方、银行及平台公司来参与,而忽略了基建方,因为在前几十年的基建发包中,建筑公司都属于弱势群体,利润率不高,导致资本几乎不和他们合作。目前PPP项目的基建,是由政府按照当期造价信息以及定额进行计算投资额,并未通过财政评审下浮,基建低价中标招投标等流程,而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市政设施的投资上,这些基建的毛利润能够达到25%左右,净利润也应该达到13-18%了,较高的收益,也使得基建方也具备了与投资方谈合作的地位。

有了基建方的加入,投资杠杆会在基数上发生变化,并非银行的增加资金,而是减少投入,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的资本类企业没有算过这笔帐。10亿的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目前进行测算就只需要投入8.2亿的样子,实际过程中投入应该是这样的,一般大项目基建方的各个子项目也会发包或分包给不同的工种和专业公司,按照常规基建方在整个工程完工时,只需要支付项目工程款的80%(其中有5%是工程的质量保证金,现在通行的方式一般是1~2年,另外15%是需要决算后三个月内支付的,这部分等待验收及项目竣工备案,增加工程量的认定后,然后决算完后争议部分协商,最少历时2年),及8.2亿的80%为:6.56亿,这就是测算竣工前需要的投入,而实际上作为基建方的建筑企业,已经是项目投资公司的一份子,设备投入和管理投入以及费税,能够暂缓结算,这里面有10%最少能有1~2年的档期,5.76亿是完工前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如果项目有增加工程量,实际投入比例还会增大,但这也只是短期的,实际上测算还是要取8.2亿实际投入和档期一年以上应付款项,大致以7亿作为一个保守的投资准备。

看到因为基建方的加入,初期投入的降低,已经让部分投资人眼红了,但这还只是开始,我们降低了支出,还要寻找投入,作为资金的支持方:银行,就闪亮登场了。对与PPP项目的支持政策,银行5.5%左右的年化贷款,蜂拥而至,项目的可预见性,支付背书方政府的出现,项目的长期性,成为银行眼里面的香馍馍。所以对于放款条件考察的严谨程度也有所降低,甚至对于一些企业的担保和资产额度要求也有所放宽。

银行再一次给出了杠杆,PPP中标项目的50%的贷款,这使得一个项目的投入再次大幅度的降低了,原本预计要准备的7亿投资款,在银行的帮助下,理论上2亿就可以实现了,在基础建设投入过程中银行的逐步放款,让项目公司没有了更多的资金压力,而项目完工后每一年拨付的费用,以及回购费用,前两年还本并支付还需要投入的部分资金,后面年限还本付息还能收回利润。那么大家思考下:一个10亿的项目,用了2亿就撬动了,那么会有多大的利润?

根据不同的项目,以及项目的不同状态,做出保守估计,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回报的短暂性。可以对工程利润(18%修正为15%)进行调整,以及对于项目利息进行修正,得出一个保守预算性的结论,而这个结论用公式来验算。

计算的公式结论应该为:10亿减去1.5亿工程利润,实际投入为8.5亿,自有现金投入2亿,贷款5亿,每一年收入为0.8亿以及回购费用0.5亿,20年中前两年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3.5亿减去2亿的1.5亿的实际支出,以及还本付息。

而这个项目估算每年的回报就极高了,资金回报率和项目回报率大家自己去计算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在去年下半年看到很多项目落地后,也开始眼红抢PPP项目的原因。

回头来看!

PPP项目从2015年底开始,受到热捧,而投资回报率,也从2014年底的13.5%降低到了6%左右,之前流标是常态,现在疯抢是常态,回报率7%左右的地市州以上级别的PPP项目是追捧的首要标的,因为大家也发现县级别的政府财政收入,根本很难履约PPP项目的支付,那么之前的PPP项目利润如何来实现喃?

之前的项目也有变现要求,且这些项目已经都过了投资期, 那么项目的稳定收益已经开始了,且还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现金流甚至高于毛利润的追求。很多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就直接的收购已经成型的这些PPP项目,按照目前的回报率,就会有差价了,提前拿到今后的回报也是前期投资企业的现金需求,于是PPP项目的转让就开始了,也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交易的典范。

坐等上市公司来收购,这就是提前埋伏的资本!

也新增了更多的企业并购,上市公司最是喜欢这些项目,可以增加现金流,和固定的可以预期的收入。

下手在前的企业,大多数获得了较高的利益,所以有时候国家政策的导向,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决策的迅速,以及对行业的了解,需要企业家们多作交易结构的研究。

当然PPP的目的是要引流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莫让它们去作恶,资金牟利为主,可以做善,但也能做恶,最怕的就是用于炒作基本生活必需品,所以我认为现在阶段PPP的推行是有必要的。

文章来源:搜狐财经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