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 负责任 ” 作为投资原则
ESG 投资是指投资过程中,在财务回报的考量之外,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简称 ESG)等因素纳入投资的评估决策中。近年来这一理念逐渐被国内外资本市场所认同。最新出炉的 2017《哈佛商业评论》” 全球百佳 CEO 榜单 ” 中,财务回报位列第 18 名的 Inditex 集团(Zara 母公司)CEO 帕勃罗 · 伊斯拉(Pablo Isla),就凭推行旧衣回收、再生纤维利用等 ESG 政策(占总分比重 20%),总分跃升第一,最终摘得桂冠。
企业家之外,也有数据显示投资人开始关注 ESG 评分。年初,哈佛商学院和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发起了一项针对 413 位投资高管的调查,这些高管所在公司管理着总额 31 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 50% 的人称会参考 ESG 信息,因该评分与投资表现直接挂钩;将近一半的人表示 ESG 得分越高的公司,投资风险系数也会越低。
在中国,ESG 投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接纳。绿色交通只是中国 ESG 投资者、资产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制造商所支持的诸多行业之一。太阳能、居家养老、水源保护和环境友好的装配式建筑都在 ESG 投资的范围之内。
据中国民生投资集团执行副主席李银珩介绍,中国计划到 2020 年,让清洁能源在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达到 15%,装配式建筑在新建住宅中的占比达到 20%。该集团是中国第一个建立 ESG 投资组合的投资集团,资产规模超过 450 亿美元。
中国的投资者自然会顺应这样的潮流。前几个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举办的 ” 负责任的投资原则:ESG 定义投资新趋势 ” 国际研讨会就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参加。
同时,政府也在推行 ” 绿色债券 ” 融资工具,用于为环境友好的基建工程、消费者产品制造和新能源进行融资。
绿色债券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资助太阳能电站等方式来对抗空气、土地和水源污染,它同时也可以用来支持那些产品和专业技术能够在全球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的公司。
地方政府与企业携手推动绿色发展
国家发改委在 2016 年发布的一份政策通知(注:《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强调,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
文件中说道:” 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债券贴息、基金注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债券发行和绿色项目实施 “,” 绿色项目 ” 可以包括水源保护和低排放能源工业园等。
一个鲜活的案例是中国西部宁夏自治区的光伏电站和扶贫项目。原先在沙漠地区勉强维持生计的农民,开始养殖起了滩羊。其中功不可没的是中民投宁夏(盐池)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光伏板。
这个在建的超大型单体光伏电站,完工后面积将达 46 平方公里,能够满足 200 万家庭用电需求;同时,光伏板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让草得以生长,为农民创造养殖业的可能性,为当地提供 2000 个就业机会以解决贫困问题。另外,负责建造这座光伏电站的中民投旗下中民新能,也帮助农民进行滩羊养殖的融资。
” 投资并不仅仅要追求回报,还需要承担责任 “,李银珩表示,” 将 ESG 理念纳入投资考量,将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业绩和发现投资可能,正因如此,我们才发现了这些能够令资金真正有利于社会的投资和孵化机会。”
ESG 投资的发展,需要合作与共享
近期德勤的一个报告指出,从长期来看,中国政府的政策会持续向绿色企业债券和其他的 ESG 投资倾斜。中国政府希望 ” 所有的金融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其他的投资产品、社保基金、企业养老金和社会资金 ” 能够投资到 ” 绿色公司、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基金中 “。
要达成这样的希望,需要政府和企业、国内和国外互通互赢,只有合作和共享,才能成功普及 ESG 投资理念。
作为一个将 ” 合作 ” 与 ” 共享 ” 纳入企业基因的集团,2014 年,中民投由 59 家领先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股东涵盖诸多行业,包括机械制造、冷链物流、资产管理、生物制药、电子商务等。旗下多个子公司分别关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养老、保险等板块。同时,自成立以来,中民投没有任何一个股东的持股量超过 2%,该公司希望聚合民营资本力量、降低风险、共同发展,引领民营资本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民投还拥有一个由杰出领袖和经济学家组成的智库——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GAC),成员包括 201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新加坡前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等国内外具有显赫声望与地位的权威专家。
为促进 ESG 在中国及亚洲的蓬勃发展,今年 4 月中民投更牵头打造亚洲机构投资者联合海外投资基金。该基金将重点关注发达经济体以及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的 ESG 领域,如养老医疗、高新科技、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相信在中国政策推动及 ESG 理念日益普及下,中国将会有更多类似中民投的企业诞生或转型,共同为人类未来、地球环境担负起可持续发展的重担。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