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指出,上半年整个国有部门主导的基建投资均大幅减速,这与清理、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滞后等因素有关。宋清辉表示,铁路、电力基建还有结构性施展空间,例如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的配电网或有望得到升级改造。
一系列信号显示中国正在重启基建投资的“阀门”,以缓解经济过快下行的担忧。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7月31日至8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派出调研组赴河南、湖北、江西开展基础设施投融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交通与水务等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
沉寂了大半年的铁路投资率先出现复苏迹象。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6月铁路运输业投资3127亿元,同比下降10.3%,而1-7月则增至3750亿元,同比增长3.5%。
分析师指出,这些信号表明“稳投资”将是下半年稳增长的关键点,而基建投资则是稳投资的重点。不过,和过去的基建发力不同,这次“补短板”将成为重点内容,特别是铁路投资和中西部区域,货币再次“大水漫灌”的可能性较小。
失速
基建投资往往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甚至是托底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过去五年,基建投资年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但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仅增长7.3%,增幅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3.8个百分点,失速的基建投资不仅拖累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给中国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基建投资的断崖式下滑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杨业伟对界面新闻表示,资金来源不足是制约基建投资的主要因素,这背后是去杠杆环境下对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整顿导致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收缩,加上金融监管不断强化,表外融资收缩更加剧了这一态势。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指出,上半年整个国有部门主导的基建投资均大幅减速,这与清理、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滞后等因素有关。PPP一直是基建投资落地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去年底以来,包括财政部、发改委在内的部委多次发文对PPP进行整治和规范,PPP清库工作持续推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PPP项目的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也并未达到预期。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地方债发行进度明显滞后,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6万亿元下降24%。复苏种种迹象显示,我国新一轮基建投资已经逐渐启动。
7月初,湖北省提出要重点围绕民生改善,策划一批有潜力、有前景的项目。7月24日,广东省召开加快省重点项目投资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促投资、稳增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重点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主管宏观经济的部委、国有金融机构也在释放积极信号。
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显示,最近一个月,发改委投资司与中咨公司等有关单位组成调研组,赴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开展基础设施投融资实地调研。据《券商中国》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公司部近期对各分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推动全行抓住当前政府鼓励投资、特别是基建领域投资的有利窗口期,加大重点区域、优质业务、重大项目资源储备,特别是基础设施、棚户区等领域项目储备。
来自最高层的肯定更是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定心剂”。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并提出了包括稳就业在内的“六个稳”。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下一步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在这之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
分析师预计,下半年财政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有望加快,同时随着PPP项目清理工作收尾,基建投资增速将探底回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在12%左右。杨业伟预计在9%左右。
担忧
在基建投资回暖的同时,外界也在担心全国和地方层面的火热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基建“大跃进”的到来。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令世人瞩目的“4万亿”投资计划,资金主要流向了以“铁公机”为主的基础设施领域。巨额投资一方面帮助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泥潭,但也导致了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分析师指出,现在国内的经济形势与当年完全不同。一来,刺激政策对国内经济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弱,二来,目前中国杠杆率与10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并不适合再加杠杆。因此,现在若是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不仅救不了实体经济,还会把中国经济推向更大的危机之中。
“没有必要贴上‘大跃进’的标签,中国并不会走强刺激的老路,” 杨业伟表示,下半年基建投资发力的目的主要在于稳定经济增长,而且在融资依然存在约束的情况下,基建投资也不会出现大幅攀升的情况。
值得注意是,国务院在强调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的同时,还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保障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这实际上是要避免地方融资平台再走过去违法违规举债的老路。
杨业伟强调,关键是要调整基建发力的节奏与效率。一方面,要保障资金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有效推升基建投资,避免出现空转情况;另一方面要提高所投项目的有效性,不是盲目投资,而是真正做到“补短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日也撰文指出,过去五年,中国基建投资始终维持接近20%的高增长,基数已经很大。当前环境下,包括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供需矛盾,这一领域终究会到投资穷尽时,故应该细水长流。
补“短”
分析师认为,中西部和铁路将成为接下来基建投资的主攻领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6日在西藏考察时特别强调,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要加快补齐短板,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也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这是李克强自2013年就任总理以来首次考察西藏。
杨业伟表示,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在基建投资上还有很大空间,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城市管网以及铁路投资或将成为接下来投资的主要方向。
宋清辉也表示,铁路、电力基建还有结构性施展空间,例如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的配电网或有望得到升级改造。基建投资的“王牌”之一——铁路投资在今年上半年发力较弱,但6-7月间出现了骤然提升的态势,增速由前6个月的同比下降10.3%,逆转成前7个月的增长3.5%。
《中国经营报》8月7日的一篇报道透露出这一变化后的“奥妙”。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称,在铁路机车车辆投资增长和基建潮加速推进的双重刺激下,2018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重返8000亿元以上,而年初安排的铁路投资为7320亿元。
在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施工现场,李克强指出,川藏大通道对西藏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意义重大,也有助于培育西藏发展新动能,要加快全面开工建设。一周后,交通运输部召开会议,研究有效压缩交通建设项目部内审批时间工作方案。会议还强调,要加快完善增加交通运输有效投资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对西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可以看出中央是力挺铁路投资的,预计下半年(铁路投资)将明显提速。”光大证券宏观分析师周子彭对界面新闻说。
除川藏铁路外,其他地方也在加紧部署铁路投资计划。5月,江苏省召开全省铁路发展推进会,会上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未来10年,江苏省在建及规划铁路项目总投资规模约4770亿元,其中,在建项目后续投资约770亿元,规划项目投资约4000亿元。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挂出《粤桂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工作清单》,透露多条待规划新建的高铁和铁路,其中包括建设江门至肇庆高铁,加快推进桂林-玉林-湛江-海口高铁、柳州-岑溪-罗定-广州铁路建设等。
周子彭指出,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将达15万公里;至2025年,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将达3.8万公里。目前的完成情况离规划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未来几年中国铁路建设空间仍比较大。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
文章来源:搜狐财经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来信告知: AIS.editor@intelleagle.com.cn